临沂小伙为推广山货致信马未都,获回应后花生参火了

2018-02-13 09:41: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邱明
play
" />

  2月11日下午4点多,著名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发表了一篇微博,展示他收到的一份礼物及3页书信。礼物是两袋产自临沂平邑的民间美食花生参(shēn),书信由平邑县丰阳镇东峨庄村村民赵吉孝所写,他在这封信中除了介绍自己的情况,还恳请马未都推介他们当地的美食花生参,希望这个不为外界所知的特产能够走向市场,带动山区百姓致富。马未都在微博中肯定了花生参的美味,更认可赵吉孝的质朴和毅力。这篇微博发表不到一天,赵吉孝收到订货100多斤,还有人想帮他免费设计商标和包装。

  经历创业波折的山村小伙看中了家乡美食

  赵吉孝今年37岁,初三还没读完就辍学打工。先到济南蹬三轮车送冷饮,后到东营砖窑厂挣钱,还当过一段时间的货车司机,在老家县城也开过一段时间的桌球厅。

  “打过工,当过小老板,前前后后换了十几个行业吧,都没找对路子。”2015年初,赵吉孝对家乡的花生参产生了想法。花生参是流传在平邑一带的乡间美食,生产自用花生古法榨油的一个环节。

  与别的地方先把花生炒熟再粉碎压榨不同,平邑一带的古法榨油是先把花生粉碎再炒熟榨油。粉碎过的花生炒熟后就是当地人称的花生参,因为当地人把花生叫做果子,花生参也叫果子参。在物产不丰富的年代,花生参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美食。“可以拌上白糖、辣椒面,也可以直接原味吃。”赵吉孝记得大约在8岁时,也是快过年的时节,邻居家到油坊榨油,留了几碗花生参。看到邻居孩子吃花生参嘴角冒着油光,满口喷着香气,眼馋的赵吉孝回家找父母要。9斤花生参大约能榨出3.8斤花生油,在那个年代普通家庭舍不得留出来当零嘴吃掉。尽管家里只有赵吉孝这一个孩子,节俭的父母没有给他留一碗花生参,只好到邻居家要了小半碗给他解馋。

  儿时对美食的向往时不时唤醒赵吉孝味蕾的记忆,他想把这份记忆推广给社会大众,更想让这道不为外人所知的美食给自己和乡亲们带来更富足的生活。

  酝酿近3年,终于下决心给马未都写信

  产生推广花生参的想法之初,赵吉孝并未想清楚该如何具体操作,他一直担心一件事:花生参能不能被大众接受。

  “现在的零食、小吃有百种千样,到超市转一圈都能看花眼,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喜欢土得掉渣的花生参。”赵吉孝不敢确定自己的眼光有没有看准,他怕自己从小钟爱的美食在外人眼里压根不值钱。如果能得到权威人士的肯定,那推广花生参这条路就不会有错。

  2014年一次偶然,赵吉孝从电视上看到了马未都的节目,后者风趣、博学、质朴的风格吸引了他,从那一年起赵吉孝成了马未都的铁杆粉丝。2015年,赵吉孝有了推广花生参的想法后,第一个想到的“代言人”就是马未都。

  “想一想又感觉不现实,怕人家没工夫理咱。”给马未都写封信、让他评价花生参的想法在赵吉孝的心底压了近3年。这3年里,他只对妻子说起过,但妻子认为他这个想法太过于异想天开、根本不会有结果。

  半年前,赵吉孝把县城的桌球室转让出去,回家一边打理家里的3亩多耕地,一边琢磨创业的事情。赵吉孝的父母都已年近7旬,劳作了一辈子的两位老人都患有腰腿疼病。虽然自家的经济能力在村里还算不错,但赵吉孝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想让父母、妻儿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如果花生参能走出大山,村邻们也能借着这个美食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8年2月7日,农历小年前一天,赵吉孝专门炒制了几十斤花生参。这一天,他终于下决心给马未都写信。“我都快40岁的人了,再不动手就真没勇气了。”7日上午,赵吉孝找村支部书记赵岩要了十几张印有村委会名头的信纸。在当地村民的观念里,印有村委会名头的信纸意味着郑重,写证明、签协议等这些认真的事情都得用这样的信纸。晚饭后,赵吉孝花了近3个小时的时间,把打好草稿的信件一笔一划地誊抄到信纸上,第二天连同两小袋花生参一同发快递寄给远在北京的马未都。

  订单接踵而来,把花生参做大的想法更加坚定

  2月11日上午,赵吉孝接到了一个北京号码的来电。“一看属地是北京的,我激动的手都哆嗦。”电话正是为那封信件而来,打电话的是马未都的助理,他告诉赵吉孝,马未都收到了花生参和信件,对花生参和赵吉孝赞赏有加,并委托他征求赵吉孝的意见,能不能把信件在微博上予以公开。

  这意料之外的惊喜让赵吉孝有点不知所措,更让他意外的是,当天下午马未都的微博发出之后,不断有外地陌生人来电或加微信。“有的订货,有的想做代理,还有一家公司要免费给花生参设计商标和包装。”2月12日下午,记者在东峨庄村见到赵吉孝时,他还在不停地接听这类来电、回复信息。相关微博发表不到一天,赵吉孝接到了100多斤的花生参订单。他家里的存货不够,赶紧又联系油坊借用设备加工。

  在赵吉孝的家里,还有一群访客,他们是平邑县扶贫办、丰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也为赵吉孝的花生参而来,上午的时间里,他们与赵吉孝规划着他的花生参发展之路。

  “加工花生参是个技术活,特别是炒制的火候不好掌握,没个十几年的经验炒不出上好的花生参,我们认为赵吉孝想要做好这个产品,在生产模式上一定要规划周全。”丰阳镇政府副镇长汪运乾同时介绍,花生参的“参”字其实应为“糁”,糁是指谷物碾碎后的渣状形态,因为花生有长生果之称,同时花生糁是带着红衣炒制,营养全面,就被这里的人简化、形象地用人参的“参”字代替了“糁”。

  平邑县扶贫办副主任王超说,赵吉孝的这封信对当地的扶贫工作,特别是电商扶贫中的优质农产品上行提供了借鉴。以赵吉孝所在的东峨庄村为例,这个村子除了粮食作物,只有木材加工这一个产业链条。如果祖辈流传的花生参打开销路,村民们的农产品有更高的附加值,不单是贫困户的脱贫,像赵吉孝这些非贫困户的发家致富、生活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就有了更宽广的道路。

  “目前花生参的食用方式和口味比较单一,只有两三种,我们商量着要赶快多开发几个品种。”赵吉孝说,当地扶贫办、镇政府的领导表示会在销售渠道、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他带动周围村民创业致富,再加上马未都的肯定,他一定要稳下心思把花生参做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邱明)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