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外资加速流入……今年A股有望延续“不差钱”状态

2020-01-06 11:31: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综合 作者:
play
" />

  降准如期落地 8000亿元流动性今起释放 

  政策礼包连发 开年经济“稳”启动 

  刚一开年,稳经济的政策“礼包”就接连落地:1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000多亿元流动性开始释放;1月3日召开的开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首个议题是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1月2日伴随四川和河南发行地方债,全年地方债发行大幕开启,进度比上年再提前;1月1日起,850余种商品调低进口关税、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新政落地。

  业内专家指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20年我国经济“稳”字当头,无论是开年已经接连落地的“稳经济”政策,还是近期密集召开的各部门年度工作会议,均释放出“稳”的强烈信号,多措并举全力确保我国经济开局“稳”。

  央行送出2020年开年第一个“大礼包”:今日降准如期落地,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表示,降准有利于经济稳增长。当前稳增长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心,本次降准体现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有利于总需求的提振。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次全面降准中,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有利于增强立足当地、回归本源的中小银行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同时,此次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特别是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一面是金融加大对实体的支持力度,一面是直接聚焦制造业稳增长,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

  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制造业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要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措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动能,促进制造业稳增长。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目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30%,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必须以制造业的增长为支撑。”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稳就业看,稳制造业增长也是实现稳就业目标的基本途径。同时,制造业是知识经济的载体,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制造业密不可分,促进制造业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促进制造业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2020年“六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的适时逆周期调节。由于开年有包括MLF(中期借贷便利)一季度到期、缴税、地方债提前发行等较多资金回笼,加上春节跨年资金需求旺盛,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与开年的资金回笼形成对冲,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的基本稳定,并非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地方债的加快发行旨在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为稳投资、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国常会对制造业稳增长的重视体现了政策层对于逆周期调节稳增长的重视,稳投资作为“六稳”的核心部分,是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与服务业投资近年来迅速增长,新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提高将进一步助力稳增长。

  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全面降准和地方债加快发行等多措齐发正是体现了“宽货币、紧信用、松财政”的政策布局,也凸显了当前政策的主要目标,即以我为主进行逆周期调节稳增长。

  首先,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央行开年进行全面降准,进一步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释放更多廉价的中长期资金来提高银行主动放贷意愿、增强制造业企业融资能力。通过改善企业环境,夯实制造业“愿贷、敢贷、会贷”的长效工作机制,从内部提升企业生产扩张动能。

  其次,专项债加快发行也体现了基建托底稳增长的政策取向,通过调降利率及适当适时降准为专项债的发行提供更好的利率环境。通过提振全社会生产与投资的内生增长动能,在外部不确定性仍存的情况下缓和经济下滑的压力。

  当前来看,逆周期调节的宏观调控工具箱已经开启。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已经落地的政策之外,多部门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也释放出明确政策信号,围绕全面做好“六稳”、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酝酿储备更多政策措施。

  例如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明确,大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搞好重大项目储备实施,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培育、拓展消费新增长点。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贯彻“六稳”部署,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稳定制造业投资,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更多旨在支持实体的金融政策将在一季度落地。从2020年3月1日起,存量贷款利率将“换锚”,LPR在存量贷款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而伴随着LPR在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望继续降低。

  1月2日至3日召开的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对2020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要求,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外资加速流入、资金供给更加充裕、投融资保持基本动态平衡——

  今年A股有望延续“不差钱”状态

  2019年,A股全年新增资金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20年流入资金量可能较2019年继续提升。

  外资不断加速流入,一方面表明A股的估值处于低位,具有较高性价比;另一方面也说明A股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吸引了外资流入。

  随着2020年1月1日央行降准落地,资本市场的季节性流动性缺口以及1月起地方债发行需要的资金有望得到更多支持,从而巩固经济复苏势头,修复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

  2019年A股从1月份的2400多点到12月份的3050多点,一路跌宕起伏。Wind资讯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A股总市值约为59万亿元,全年增加超过15万亿元。同时,2019年上证综指在244个交易日内日均成交额为2221.72亿元,深证成指日均成交额为2983.61亿元,分别比2018年的1647.74亿元、2046.50亿元高出约600亿元和900亿元,两市日均成交额同比增加1500亿元之多。

  另外,股市的融资需求也与日俱增,2019年A股IPO规模创出近6年新高,再融资规模也顺势走高,股市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始终保持着动态博弈。

  多路资金加入供给端

  2019年以来,A股市场资金供给总体保持“不差钱”状态,全年新增资金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增量资金规模远多于2018年同期。可测算的大额资金供给主要来自新发行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资金和入市的职业年金,以及沪股通、深港通、QFII、RQFII、MSCI和两融增量带来的新增资金量。

  从新发基金看,2019年新成立公募基金1050只,发行份额14331.98亿份,带来增量资金超过1万亿元。2019年北上资金(即从港股流入内地股市的各类资金,主要是外资)累计净流入3517.43亿元,净流入规模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566.33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951.1亿元。

  在养老资金方面,继2015年8月份养老金被允许进入资本市场后,2019年全国33个职业年金项目中,已有12个职业年金项目启动投资运作。

  此外,2019年A股先后纳入MSCI、富时罗素以及标普道琼斯指数,外资加速流入A股。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外资流入一方面表明A股的估值处于低位,具有较高性价比;另一方面也说明A股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外资来说,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便利性非常重要,2019年外汇管理部门取消了QFII、RQFII的额度限制,沪港通、深港通单日的交易额度也有明显提高,完全满足了外资流入流出需求。同时,2019年纳入MSCI的比例提升到20%,未来在一定条件下MSCI可能继续提升A股纳入因子的比例,这将给A股未来10年带来较大规模的增量资金。

  交银施罗德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韬也表示,2019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流动性充裕的格局,“北上资金”、新发基金与融资买入均有显著放量。

  除了外资之外,A股还有其他流入增量资金的渠道。杨德龙预计,2020年险资会增大对A股的配置比例。同时,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几类资金也可能会在2020年增加对A股的投资规模。此外,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以及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银行理财打通了最后一环,将为A股带来大量资金。

  资金需求端保持相对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资金供给端相对充裕,不一定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充沛,还要看资金需求端。2019年以来,无论是新股发行融资、上市后再融资,还是大小非流通股解禁及私募基金上市后赎回资金量,均较2018年同期有所增加,企业融资需求以及私募基金退出的资金需求量相对较高。

  相关统计显示,2019年全年,A股IPO融资金额为2532.48亿元,创出近6年新高,比2018年增加83.77%,募资企业数量为203家,同比增长93%;包含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在内的再融资规模合计达1.28万亿元,涉及企业数量430家,同比分别增长19%和6.4%。其中,2019年发行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达126家,较2018年的67家近乎翻倍。在募资规模方面,2019年可转债合计募资2688.14亿元,历史性地首次超过同年度的IPO募资规模。

  在解禁股方面,2019年包含股权分置限售股、股权分置对价股、首发机构配售股等在内的A股限售股解禁流通企业数量达2163家,解禁股份数量合计2704.85亿股,解禁股市值合计3.31万亿元。其中,2019年4月份、5月份、6月份解禁股市值分别是3022亿元、3120亿元、3331亿元,给市场股指上攻带来不小压力。相比较来说,2020年的限售解禁股数量并未明显减少,涉及流通企业数量1372家,解禁股市值合计36.37万亿元,流通股数量2768.50亿股。

  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表示,2019年对于股权融资市场来说是很多指标创纪录的“大年”,无论是IPO融资额、可转债发行规模还是其他再融资额,均出现同比大幅增加的情况,而解禁股的数量增加也给市场主要股指上扬带来一定压力,但从中长期看,融资需求的增加能带来企业发展的后劲,通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市场流动性以稳为主

  2019年以来,A股的资金供给和需求规模均表现不俗。那么,2020年A股到底差不差钱?对此,招商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姚爽认为,随着2020年1月1日央行降准落地,资本市场的季节性流动性缺口及1月起地方债发行需要的资金有望得到更多支持,从而巩固经济复苏势头,修复市场对于资金面的预期。股市上涨的直接动力是增量资金,要努力在“便利企业融资”和“保护投资者”间保持平衡,还取决于融资端和资金供给端等多方面因素。

  杨德龙表示,2020年外资大量流入趋势并未改变,加上国内资金加仓A股,以及A股机构化水平提升,2020年流入资金量可能较2019年继续提升。

  展望2020年,马韬表示,在通胀与金融机构处置风险不超预期的前提下,新发基金和融资买入增长仍将较为踊跃,“北上资金”流入受制于国际指数纳入进度停滞存在不确定性,银行理财端资金能否借助净值化产品发行流入股市需要密切观察,整体上2020年一季度股市流动性充裕概率较大。

  景顺长城品质成长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刘苏认为,经过近一年的资金博弈,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经从显著低估回归到基本合理状态。2020年,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大概率以稳为主。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增长仍在探底过程中,短期看,安全边际相对坚实、涨幅较小、远期估值修复可期的方向性价比突出一些;长期看,依然是代表未来经济转型方向的消费、服务业、互联网、先进制造等领域有望出现更多投资机会。

    来源:综合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