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秦立铭
大众网·海报新闻临沂5月13日讯(记者 邓梦娇 通讯员 朱孟迪 张琳)“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嘟嘟嘟……”当临沭法院执行干警朱崇会再次拨打被执行人车某的电话时,才发觉上了当。
故事还要从2017年10月份说起,该院受理了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李某夫妇向某公司借款88000元,由车某等三人担保,因五被告一直未偿还借款,该公司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五被告返还原告借款88000元。
“唯一住房”难执行
判决生效后,五被告未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原告遂申请强制执行,案件于2018年4月第一次进入执行程序,但因未执行到相关财产而终结,后又于2019年11月恢复执行,被分配到精执团队朱崇会手中。朱崇会接到案件,迅速展开工作,按照生效文书上的地址向五名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经过系统查询发现五名被执行人中的王某名下有房产一处,可是王某患有骨质增生,不能干重活,经济来源不稳定,该房屋是王某一家四口的唯一住房,一旦强制执行,一家人的生活将会陷入困难。王某表示虽然无力承担全部还款责任,但愿意尽自己所能配合法院执行。
了解到王某的实际情况和态度,朱崇会感慨:“执行工作也要灵活,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强制执行王某的唯一房产。既然王某也表示愿意配合,那我们就另辟新路,联系其他几名被执行人做一下思想工作!”
被执行人上演“苦肉计”
李某夫妇常年不在家,且两人的电话号码早已更换用户,朱崇会多方打听两人下落依旧毫无收获。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朱崇会通过村委打听到了另外两名被执行人车某、曹某的联系方式。朱崇会刚提起还钱一事,曹某、车某就满肚子苦水,“朱法官,都是李某夫妻借的钱,不能让我们来还啊,我们实在太冤了!”“全家就靠我一个人打工养家糊口。”曹某、车某两人向朱崇会诉苦生活不易,连连上演苦肉计。可对有着几十年执行经验的朱崇会而言,早已见惯了这种套路。面对不愿还钱的两人,朱崇会耐心释法,告诉他们作为担保人在借款合同上签字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风险,担保的作用就是借款人不还钱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并进一步解释偿还欠款后可以向借款人追偿。但如果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文书则会对自己的征信、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推卸责任并不能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朱崇会也向车某、曹某提出由三名担保人共同承担欠款的解决方案,两人渐渐被说服。“朱法官,麻烦再宽限几天时间,我们凑凑钱,一起把欠款还上!”被执行人的话让朱崇会心里有了底。
被执行人玩起“走为上计”
等到约定好的还款时间,曹某、王某如约交纳了部分标的款,却迟迟等不到车某汇钱,朱崇会再一次拨通车某的电话,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朱崇会的电话号码已被车某拉黑。
朱崇会急忙赶到车某家中,发现大门紧锁,无人回应。经过向村民打听,得知车某为躲避还款去了东北打工。“没想到车某竟然打起了小算盘,以为拒接我们的电话就可以躲过去。”考虑临沂本地号码车某有可能再次拒接,朱崇会接着说:“我正好有个东北的朋友,让他用东北当地号码来联系车某试试。”在东北当地朋友的帮助下最终拨通了车某的电话。面对朱崇会的穷追不舍,车某向朱崇会主动打来电话:“朱法官,俺真是服了,俺跑到东北你也能找到,俺这就还钱!”不一会儿,车某乖乖将钱汇了过来。至此,案件完满执结。
俗话说,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硬钉子’。进入精执流程的案件难度都很大,各种各样的执行难题层出不穷,无论是线上执行还是线下执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被执行人要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这样才可事半功倍。
临沭法院立足实际,着眼于建立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设立了审执衔接程序、速执程序、流程程序、精执程序、监执程序、终本维护程序执行全流程六个阶段,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大大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今年以来,精执团队收案274件,结案187件,结案率68.25%,执行到位标的1236万余元,执行终结了一大批疑难案件。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秦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