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26日,临沂金颐小区一户居民私拉电线,在给电动车充电的时候,电动车突然着火瞬间烧成骨架,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都知道私拉电线有危险,为何部分居民依然我行我素?原来由于很多老旧小区储藏室没有电源充电很不方便,而物业建立集中充电区域存在困难,于是,从家中“空降”电线给电动车充电成主要方式。鉴于此,我市一些小区也探索了有效的方式。 一起火灾:充电时突然着火,电动车烧成骨架
2月26日,微博网友“数码电通”发微博称,金颐小区一户居民私拉电线给楼下的电动车充电,结果电动车着火,附近居民赶紧帮忙灭火,电动车依然未能脱险,最终被烧成骨架,希望居民在给电动车充电的时候一定小心谨慎。
在网友“数码电通”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事发现场,楼栋旁白色的内墙已经被熏黑,烧坏的电动车已不知去向,而电动车棚旁边还有一些灰烬。
据小区居民赵先生回忆,26日早晨7时左右,他刚刚跑步回到小区,正要准备上楼,忽然听到附近有人发出“救火”的呼救声,赵先生赶紧跑了过去。“我跑过去的时候,电动车已经着火了,冒着浓烟,周围的几个老人不知所措。”赵先生称。
由于电动车就在楼栋门口,部分出门的居民也被挡在里面,考虑到附近就是电动车棚,火势有蔓延的危险,赵先生随手从旁边找来一根树枝,先把连接充电器的电线挑开,“还有一个居民不知从哪里拎出一个灭火器,大伙一边把电动车拽到空地上,一边灭火,但最终电动车还是被烧成骨架了。”赵先生遗憾地表示。
至于着火的原因,赵先生推测是电线接头没有完全绝缘,“当时电线是从二楼窗口扯下来的,主要是给电动车充电,一直到电动车烧尽也没见车主出现。”赵先生称。
沂蒙家园小区部分楼栋间电线穿插交错
一个现象:“空降”电线很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据了解,许多小区都存在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现象。2月26日,记者在中丘路与金源路交会处附近的沂蒙家园小区看到,小区私拉电线现象十分严重,许多电源线沿着墙体“从天而降”,连接到楼下停放在单元走道的电动车,而楼栋之间也有部分电源线在空中密布穿梭,从窗台连接到对面的储藏室。许多单元走道内的灭火箱上都放着电源插排、电动车充电器,而不少电线长达20多米,风一吹不停摇晃。
在颐龙恒泰小区,楼房多为高层住宅,同样有许多电线“空降”到地面,为停在楼栋门口的电动车充电,“私拉的电线这么多,太可怕了,部分充电的居民还不在家,万一着火可怎么办啊?”小区居民忧心忡忡地说。
27日上午,天空下着小雨,记者在蓝湾国际小区看到,几辆停放在楼栋门口的三轮电动车正在充电,电线蜿蜒穿过绿化带,不知去向。“直接在路边拉电线充电太危险了,小孩子不知道,很容易发生危险,这样的下雨天,随处都是雨水,安全隐患比较大。”居民担忧道。
一些无奈:电动车没地方充电,私扯电线最方便
都知道私拉电线有危险,为何居民还坚持冒险呢?部分居民也道出了无奈。颐龙恒泰小区的居民李女士表示,她家住在10楼,家里没有储藏室,因此给电动车充电成了一件麻烦事,“有时我们把电动车电瓶拿下来,拎回家充电,有时候用电梯把电动车运到家里充电,无论哪种都很折腾人。”赵女士无奈地表示,所以最终她选择了买一个长线的插座,从阳台窗户上把插座放下来。
相对于两轮电动车还能抬回家充电,体积较大的三轮车则只能选择在外充电了。“不从家里扯电线怎么充电呢?借用别人家的电一次两次还行,长久了不好意思,花钱用路边的充电桩充电价格太贵了,最简单方便的解决办法就是从自己家里扯线。”居民黄女士表示。
“我们也希望小区有集中给电动车充电的场所,只要费用收取合理,我们也不愿意冒着危险,私拉电线。”部分居民表达了心声。
一种态度:建集中充电处难处多,索性不管
既然小区居民有电动车充电的需求,而且希望建立电动车集中充电的场所,为何物业不去做呢?记者采访几家物业公司了解到,物业公司虽然也希望建立集中充电处,但是牵扯到物力人力的投入,物业又产生了顾虑。
“建电动车充电处,需要找地方、建车棚、安电表、雇人员,需要一定的投资,如果开发商在最初建设好了电动车棚,还好一些,不然开发商肯定不愿追加这部分的资金投入,我们物业公司也没有这个能力,让居民集资难度更大,所以,此问题要想解决,很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业工作人员表示。
而另外一名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即便是集中充电处建成了,怎么收费又是个麻烦,“小区建电动车集中充电处,很难做到每户再扯一根线安装一个电表,因此计费是个麻烦,如果按照充电次数收费,记录太麻烦,你要是包月收费,居民给电动车充电的频率又不一样,而且价格也不好定。所以即便我们建了电动车集中充电处,大部分居民还是会选择私扯电线,电动车集中充电处就是摆设,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索性不管了。”该物业工作人员抱怨道。
蓝湾国际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小区私拉电线的行为,他们也很苦恼,“因为牵扯小区用电安全问题,所以我们一般会进行劝阻,但是业主根本不理睬,再说他们也确实有充电的需求,所以我们也很难管理,哪些小区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也愿意学习一下。”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小区将所有的用电管理都交给了相关供电公司负责。
翔龙第一国际小区设置了电动车集中充电处
示范模式:翔龙第一国际小区:建立电动车充电处,居民称赞有加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通达路与金雀山路交会处的翔龙第一国际小区在电动车车棚内配置了电动车充电设备,记者在现场看到,车棚内支柱附近都悬挂着一个大箱子,而箱子内是一个有8个插孔的大插排,旁边还有一个电表盒子,部分电动车正在充电。
据小区物业公司徐经理介绍,在物业公司接管小区之后,首先建设了一个电动车车棚,由于小区全部为高层,考虑到广大业主电动车充电的需求,便在电动车车棚内统一安装了10个大插座,每个插座上还安有一个小箱子,每个箱子上都配有钥匙。“总共投资4万多元钱,都是我们先垫付的。”徐经理称。
“我们统计了小区居民的电动车数量,共安了10个大插排,每个插排有8个插孔,可以供80辆电动车同时充电。”徐经理表示,为了方便管理,根据小区居民自愿报名的原则,每10个居民组成一个小组,公用一个插排。
至于电费的收取价格,徐经理表示,每个大插排后边都有一个电表,“我们每月统计用电量,根据居民用电标准收费,10户居民一般都是平均分摊电费。”徐经理表示。
记者了解到该方式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欢迎,“挺方便的,我们几乎每天电动车都充电,用电量都差不多,平均分摊能接受。”一位正在给电动车充电的居民称,他们平均每月分摊后的费用大约在10元左右。
记者 董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