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吕德:从“心”开始为生命护航

2016-07-28 17:3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魏玉婷 朱卫红 李云亮

吕德正在查房

  大众网临沂7月28日讯 (记者 林鹏 实习生 魏玉婷 通讯员 朱卫红 李云亮)  大众网临沂频道联合临沂市中医医院联合举办的大型网络互动访谈栏目——“名医在线”第5期正式上线,临沂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脏介入科主任吕德做客大众网。吕德从医30年,始终与时间赛跑,帮助无数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守护健康、重拾生命。

  24小时待命  三更半夜随叫随到

  吕德的科室和急病号、重病号打交道比较多,与时间赛跑,成为工作常态。他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三更半夜从家里跑到手术室更是常事。吕德告诉大众网记者,人命关天,他和他的团队不敢有丝毫懈怠。急诊科的一个电话,他们的团队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要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集结。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是吕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据吕德介绍,2015年清明节假期,凌晨三点左右,一位李姓患者突发心梗,被送到医院急救室,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急诊科给吕德打电话求助。没有丝毫的犹豫,吕德急忙起身,从家里驱车赶往医院,在看心电图时,病人突然心跳停止,吕德便马上给他做心脏除颤,做完除颤后心电图竟恢复了正常。很快,又出现了心梗的心电图,心脏又停止跳动……如此反复六七次。吕德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初步诊断他是心肌梗塞加痉挛。经过抢救病人病情稳定了,已经是早上8点钟了,吕德又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

  像这样的急诊,每月十几次,尤其是在冬季,像心梗这样的疾病一般在下半夜发生。吕德说,他和他的团队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有时候从家里驱车赶往医院,为了赢得救命的时间,在保证安全通行的情况下,也会出现闯红灯的情形。尤其是需要紧急做手术的病号,至少需要4个人同时集结到位。

  手术室里如战场  勿信网络假谣言

  心脏手术技术难度大,对医生的要求十分苛刻,因为心脏手术的特殊性,会使用X光照射,可X光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医生不得不穿着铅衣为病人进行手术。一件铅衣的重量高达几十斤,密不透风,很多手术经常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每一次手术完之后像蒸桑拿一样,全身是汗。因为手术需要一直站着,神经紧绷。有时候连台手术,从中午一直做到凌晨。吕德苦笑着说,像他这个年纪,身体确实吃不消,但没办法,手术室就是我的战场,是帮着病人与死神斗争。尤其是手术现场遇到突发状况,一站就得两三个小时。另外,很多重病号也有下不了手术台的可能性。“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够得到有效救治。”吕德告诉大众网记者,医院肯定是死人最多的地方,话糙理不糙,但是,病人的死因确实是多种元素促成的,很多是当前的医学条件所不能挽救或逆转的,换位思考很重要。

  信息爆炸的时代,难免出现很多不负责的言论。近日,微信上就出现有一篇关于“美国弃用心脏支架几十年而中国却还在继续使用”的文章,吕德解释说,心脏支架术出现不过20多年,怎么会被弃用几十年呢?很多网络信息,纯属以讹传讹,经不起推敲。也有人说,做心脏支架是过度医疗,事实上,心脏支架是目前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当前,国内心脏支架手术的占比,相比欧美一些国家,还是非常低的。心肌梗塞,会让某一部分心肌彻底断流,没有血液供应,心肌能耐受的时间为6个小时,若6小时内不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30%,若救治得当,可将死亡率从30%降低到3%。

  独居老人需谨慎  学会给心脏减负

  心脏病突发的概率下半夜比较大,很多老年人感到不舒服,也不想打搅孩子,自作主张,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这往往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日常生活中近70%患者不发病是检查不出来的,冠心病患者可能十几年都安然无恙,但是一旦发作,几分钟的时间就会危及生命。

  据临床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吕德介绍说,年轻人发病率的提高与现在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吸烟、喝酒、熬夜、紧绷的工作状态以及压力太大等等。这些习惯行为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猝发心脏病。吕德建议,一定要学会给心脏减负。人的五脏六腑都是互相影响,当你吃一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时,增加胃活动。而胃的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而血液都由心脏供应,心脏的射血量过多自然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便容易出现心脏病加重的现象。高温天气下,一些体质弱或者有心脏疾病的市民需要注意避免到户外剧烈运动,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减少油腻食物,不吃动物内脏。步行,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锻炼的强度接受程度不同,也不要偏信每天多少步,而是以自身感觉为准,不疲劳就好。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刘译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