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公共自行车:有车可借有桩可还 全靠调度员

2016-09-28 09:10:00 来源: 大众网-鲁南商报 作者: 王逸群 吴慧

  临沂公共自行车试运营3个月以来,总售卡16073张,手机用户注册21681个,总租用量55万次,行车总里程约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圈,节约汽油115吨,减少碳排放375吨。

  在临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市民骑着“小绿”的身影。便捷的站点设置和方便的取车用车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这一绿色环保出行方式。

  有车可借,有桩可还,这得益于整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排车布阵”的公共自行车调度员们。日前,记者跟随调度员崔玉明和张玉连,体验他们紧张忙碌的工作。

  不在站点就在路上,每天工作15小时

  “金茂花园站点车辆高储状态,得赶紧下架八九辆。”22日下午2时左右,调度管理员崔玉明接到微信群里的指令后,和搭档张玉连一起驱车,赶往北城新区上海路与沂蒙路交会以西的金茂花园站点“排车布阵”。

  到达站点后,果不其然,该站点20个锁止器只有两个空桩,站点处于高储状态。张玉连掏出员工卡,刷卡,取车,车辆成功下架,搬至箱车,崔玉明则在车里接应。三四分钟后,该站点成功下架8辆公共自行车。

  随后,两人立即驱车赶往下一个站点——颐高上海街站点。同样高储,同样下架8辆公共自行车,此时,厢式货车已经装满自行车。两人根据指令,前往沂蒙路金信融城东门站点,该站点处于低储状态,急需补充车辆。

  从今年6月底,北城新区公共自行车率先试运行以来,崔玉明和张玉连就成了搭档,他们俩负责北城新区南起滨河路、北至南京路、东起沂蒙路、西至科技城的区域,整个辖区60多个站点。

  13时9分,下架6辆;13时17分,上架4辆;13时25分,下架6辆;13时29分,上架5辆;13时40分,上架5辆;13时44分,上架3辆……记者在公共自行车调运记录表上看到,工作时几乎每隔几分钟,崔玉明和张玉连就要赶往另一个站点。

  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晚上9点多下班,他俩一天工作15个小时。“除了下车调车、中午吃饭以外,上班时间基本上就是开车行驶在路上。”崔玉明说。

  早高峰、晚饭后,每天两个繁忙时段

  “每个站点的车辆调配,都是根据该站点的人流量决定的,借用量直接决定了备用车的数量,一般商业区、居民区和机关单位等站点借用量较大,正常一天我们一个班次下来要调运100多辆自行车。节假日的时候稍多一些,能达到150多辆。”崔玉明说。

  除了站点的差异以外,调度员一天的工作也分忙与不忙几个时间段。“早上6点半、8点半,以及晚饭后是最忙的时候。”张玉连说。早上一上班,他俩要做的工作就是车辆下架,比如环球国际站点、北城汽车站站点一大早就会处于高储甚至满桩的状态。“为了让接下来骑车的市民有桩可还,就得一大早赶到站点下架。”

  接下来,两个人把下架的车辆运往附近的居民区站点一一上架。“比如红盾小区、金颐社区等,早上很多居民选择骑车去上班,对车辆的需求量较大。”等到上午11点左右,崔玉明和张玉连又要关注辖区内的商业区站点了。

  “很多人下班后骑车到商业区吃饭、逛街,所以得赶在中午下班以前把商业区站点的部分车辆下架。”下午下班时间到了,他俩又得赶往居民区站点把车辆下架,随后把车辆运到商业区站点进行上架。

  “其实晚饭后,我们的工作量也很大,车辆调运数量和早上高峰期持平。”崔玉明说,晚饭后很多市民骑车去商业区逛街,或是去滨河景区散步,导致这两处的站点经常处于高储状态,需要及时对车辆下架。

  据了解,除了车辆调度以外,他们两个人还担负起车辆快速维修的工作。“一些简单的修理,我们就在站点完成了。完成不了的,将运至公司进行专业维修。”张玉连表示。

  后方微信“遥控”,前方站点之间奔忙

  哪个站点高储,哪个站点低储?调度人员如何得知呢?原来,这些“情报”来自后方调度平台。每个时间点,哪个站点的车辆多少,在调度平台中一目了然。

  “高储就是站点少于3个空桩,低储就是站点车辆低于3辆。”临沂公共自行车公司运营部主管马兴伟介绍道,后方的工作人员统一调配后,把站点情况时时发布至调度人员微信群中,看到站点状态和调度消息后,调度人员就进行车辆转移。“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后方人员会直接电话联系,及时处理。”他说。

  据了解,后方平台遥控,前方“排车布阵”的方式,几乎用于所有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现在老城区和北城新区共有6辆调度车转移车辆。”马兴伟说,每天调运的车辆数为600-700辆,随着老城区公共自行车的普及,预计未来还将继续增加车辆。

  临沂公共自行车项目于今年5月开始施工,规划800个站点,投入锁车器2.4万套,自行车2万辆。随着项目建设即将完成,于6月27日启动了试运营工作。截至目前,总售卡16073张,手机用户注册21681个,总租用量55万次,行车总里程月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圈,节约汽油115吨,减少碳排放375吨。

  “目前处于项目的尾期,预计本月底将基本完工。”记者从临沂公共自行车公司了解到,项目后期将重点处理部分站点的通电问题,希望部分站点附近的商家或单位能配合工作,为公共自行车正常运行提供电力。

  小细节待完善,市民提建议

  “自从公共自行车‘上岗’以来,我们家出行的首选工具已经不再是汽车,而是自行车。”这是临沂市民周女士家里出行的变化。公共自行车的出现让临沂人体会到了方便和快捷,也是出于对公共自行车的喜爱,期盼公共自行车更为完美,市民们通过本报提出了一些小建议。

  公共自行车在临沂还是新生事物,运行以来也有市民反映租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闹心事,如还上车以后还在计时等“小意外”。市民期待各相关单位继续完善这一慢行交通体系,让公共自行车租借更加便捷。

  顺利还了车 手机显示仍计时

  21日下午,时先生在沂河实验学校站点租了一辆自行车,到达通达路与金雀山路交会处附近一站点还车,大约使用了20多分钟。车辆顺利归还后,手机上还显示免费倒计时,也就是说还在租车状态。

  时先生拨打了临沂公共自行车公司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询问了时先生租车的站点编号以及手机号,大约十多分钟后,时先生查看手机发现已经恢复到“扫码租车”的界面。

  临沂公共自行车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出现还车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可能和系统有关,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升级系统,希望进一步完善,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站点离学校门口近 放学上学堵得慌

  日前,徐先生反映三小附近的公共自行车设置在人行道上。虽然现在已经移走了,不过还是离学校门口很近,每当放学的时候,孩子和家长们就拥堵在站点附近,很不方便。

  能否配备一些载人自行车?

  苏女士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她最近也想租一辆自行车带着孩子去沂河边转转。但是查了几个站点,均没找到配置后座的自行车。

  “建议配备一些载人的自行车,方便想带孩子出去玩的家长。”苏女士说。

  风吹雨淋 能不能建个车棚?

  还有市民心疼现在站点里的自行车。“天天风吹日晒的,下雨也没遮挡,要是有个车棚保护起来就好了。”张女士这样建议。她说,公共自行车确实方便,但是长时间在室外难免会出现生锈等情况。

  对于市民的这些建议,记者提供给了临沂公共自行车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称,临沂投放的公共自行车全部是铝合金的,质量非常好,不会出现市民担心的生锈等问题。

  对于能否增加配置后座的载人自行车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会向领导汇报认真研究。

  鲁南商报记者 王逸群 吴慧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