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在临沂市防汛抗旱调度指挥中心的一个大屏幕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气象、雨情、水情、工情、墒情等实时信息,各类防汛抗旱信息5分钟一更新;在手机、平板电脑上,使用移动客户端软件,可以实现气象、雨情、水情等信息的查询和显示;在移动设备上,可通过督察管理对工程日常巡查和防汛检查的情况进行追踪,及时掌握各类工程信息……这都是我市“智慧防汛”系统建设的成果,起到了防汛指挥调度“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以功能完善、操作简便、高效实用、节俭节约为出发点,我市建成了一个以水雨工旱灾情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调度指挥系统,可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较准确地作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预报,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3月17日,工作人员通过市防汛抗旱调度指挥系统监控各站点。
智慧防汛 大数据会预警
3月17日上午9点37分,市防汛抗旱调度指挥系统大屏幕上,临沭县大官庄闸处有红点闪烁,表明今年1月1日8时至3月17日8时,我市累积最大降雨量在此处,累积雨量为89.7毫米。此时,岸堤水库的实时水位为172.45米。市防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汛期水库超过限制水位,大屏幕就会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就要通过溢洪闸放水泄洪。该系统可以达到防洪调度、灾情评估、汛情监视、旱情监测及督察管理等效果,及时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较准确地做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预报。
我市目前已建成市级防汛视频会商系统、防汛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大中型水库及重要拦河闸坝视频监控、防汛值班管理系统和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全市在7座大型水库、30座中型水库、12座重要拦河闸坝(祊河引祊入涑枢纽工程、角沂橡胶坝;沂河葛沟、柳杭、桃园、小埠东4座橡胶坝及刘家道口供水枢纽,李庄、土山、马头3座拦河闸;沭河青云、华山2座橡胶坝)等共49个点设立150个高清摄像头,监控图像通过网络专线接入市防办会商室,实现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测监控每个站点的视频信息,包括闸门开启泄流情况、工程运行情况等。市、县两级防汛值班系统,可实现在值班室与县区实时视频对话,值班日志、文档管理、传真群发、现场巡查上报定位和历史资料查询等功能,大大提高防汛值班效率和质量,方便市防办与各县区值班调度和交流。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可通过4G移动单兵系统、车载监控系统,增加移动视频监控功能,随时随地对险情灾情进行现场直播。
2015年7月,依托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成果,我市通过以远程调度和现场实战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了全市防汛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经过近年来的运行检验,为确保全市度汛安全,有效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智慧防汛”让防汛更及时科学
防汛信息是指挥调度决策的基础,以往的雨、水、灾情等信息通过传真、电话等传统方式传递,存在传播速度慢、受众范围小、准确性差等问题。我市通过对现有各种防汛数据的整合,建立了集工情、水情、气象等信息为一体的防汛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收集所辖区域的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等信息,还能够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移动查询,实现了防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防汛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精度,起到了防汛指挥调度“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过去防汛会商一般都要现场召开,而今,市级防汛指挥平台实现了市县及相关部门视频会商、专家桌面会议终端、及时调取雨水情、大中型水库历史资料、调度运用计划、高清照片、实时监控等重要信息的融合,并且实现了相关功能的可视化显示,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各类会商资料。指挥平台完成了与市县两级防汛值班系统的整合,实现了与各县区及37座大中型水库值班系统的实时视频对话、信息上报、指令下达等功能,不仅实现远程异地会商的功能,还增强了防洪会商的规范化。
各类雨水情、工情、险情的信息汇集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了第一手现场资料,相关部门专家会商为指挥调度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提升了指挥调度的科学性、准确性。
据悉,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防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市级防汛抗旱决策调度指挥系统,持续开展“智慧防汛”二期项目建设,建设防汛感知体系,构建全面、有效、统一的智慧防汛综合管理平台,提高防汛减灾工作效率和调度决策水平。
沂蒙晚报记者 王泓钧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