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第一书记:大棚种植老优势焕发新活力 张贺北村喜提“提款机”

2019-03-15 16:03: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林鹏
play
" />

第一书记赵玉科在承包户大棚里查看蔬菜长势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3月15日讯(记者 林鹏 通讯员 高兴建)“这个大棚差不多能产3万斤西红柿,价格也不错!”3月12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经开区梅家埠街道张贺北村见到村民张金银时,他正和第一书记赵玉科交流,商议下一步发展计划。大棚里一串串色泽光亮的西红柿惹人喜爱,张金银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张贺北村,张金银一家是有名的大棚种植老户。“俺爸爸种大棚20年了,经验比较丰富。不过,以前搞的大棚主要是冷棚,对新式大棚了解较少。”张金银说,村里建起大棚时,家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承包了其中一个。让一家人欣喜的是,第一次承包就获得大丰收。“去年黄瓜价格高,爸爸有次卖黄瓜六块钱一斤,本来心里喜滋滋的。这是少有的好价格!可村里其他人卖七块,就觉得卖亏了!”张金银一抹脸上的汗珠,笑着说“对那次亏本耿耿于怀”。

  让张金银喜笑颜开的大棚,是第一书记宋君宜、赵玉科扶贫的结果。2018年,临工集团、综合保税区分别选派宋君宜、赵玉科来到张贺北村,担任第一书记。

  村集体收入低,咋办?第一书记经过走访,心里逐渐有了谱。“张贺北村有20多年种植大棚的历史,为什么不能重拾这个优势呢?”宋君宜和赵玉科提出,从本村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的优势,以高效蔬菜种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第一书记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带着这个想法,组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去外地学习。“这样的种植方式,咱村早就有了,我们也可以搞!”在某地大棚考察参观时,一名村民的口出“直言”,让第一书记心里有了底。

  很快,张贺北村流转23亩土地,一期建成8个高温蔬菜大棚,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等特色蔬菜,引导群众尝试南果北种,开展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等,种植喜获丰收。“黄瓜和西红柿对温度要求高,以前的小冷棚产量低,劳动强度大,环境较差,优势不明显。”第一书记介绍,高温蔬菜大棚解决了小冷棚的诸多“弊端”。

  张金银的大棚,使用菌干作为肥料,口感好产量高。“按照今年西红柿价格,我这个大棚能卖八九万左右。”张金银说。

  第一年承包大棚时,村民还在观望,村里甚至需要动员。现在,瞅着大棚带来的效益,不少村民“怦然心动”。“已经有十几个人找过村里,想承包了!”第一书记介绍,8个蔬菜大棚,每年承包金1万5千元,一下子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村里有了自己的“提款机”。

  “造血机制有了,但是要想蔬菜卖上好价钱,必须有农业技术人才。”成绩面前,第一书记头脑清晰,强调重视农技推广,注重挖掘培养本土人才,做好技能培训。特别是培养村庄年轻蔬菜种植“小能人”,尝试聘用吸纳到村委,专门负责蔬菜大棚种植和绿色农产品种植的农业技术指导,让大棚朝着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