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柳博会为媒 小小柳条织起临沭“巨龙腾飞”

2019-10-08 15:55: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林鹏
play
" />

  大众网·海报新闻评论员 林鹏



  滔滔沭河畔,古道展新颜。千百年来,临沭县因河而兴,为水而旺。水的涵养,孕育着临沭人的秀气。水的滋润,培养着临沭人的灵气,让柳条有了生命力。十指上下翻飞,一根根柳条相互交织,各种柳编作品活灵活现,令人叹为观止。勤劳思考的临沭人,不仅编织出幸福生活,也奏响“柳编之都”的旋律,更串起了临沭的“巨龙腾飞”。临沭,因柳编而享誉海内外。

  欲知其历史,必往博物馆,柳编亦不例外。藏于临沭柳编艺术馆中的“大件”,常常让参观者感叹何为“巧夺天工”:代表龙山文化的陶鬶,有了柳编复制品;“四大发明”之一的地动仪,通过柳编展现出来;柳编作品“凤舞九天”,给人蓬勃向上的力量;柳编孔雀、鲤鱼、麒麟,分别寓意“孔雀开屏”、“鱼跃龙门”和“麒麟送福”;柳编摩托车,象征“奔向小康”……临沭人用智慧使柳编呈现美好寓意,也赋予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并通过灵巧的双手逐步实现。如今,无论杞柳种植还是手工编织,临沭柳编都在帮助农民增收。初步统计,从事杞柳种植和加工的群众,相较从事普通农业种植的群众,年可多收入5000元以上。柳编,俨然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富民项目。而纵观产业,临沭占全国柳编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年柳编工业总产值逾25亿元,柳编从业人员20万人。

  近几年日益火爆的文旅融合,带动了柳编产业提档升级。临沭县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发扬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将“诗”和“远方”有机结合,在举办产业节会、挖掘柳编文创产品内涵、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阵地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促进了柳编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连续举办六届柳博会,正是其初衷所在。通过前五届柳博会的举办,临沭柳编工艺品企业出口额由2012年的1.02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07亿美元,翻了整整一番。国内线下和线上销售开始破题,在一些超市内开始出现柳编工艺品。在一些园艺周边市场内,柳编制品作为特色配件有效带动园艺消费。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临沭占据了柳编品类相当大的网销份额。

  相比往年,2019年柳博会因为与丰收节相融,更加接地气。柳博会的从业者,大多数是居于乡间的农民。在临沭农村,流传着“闯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学会柳编这一行,三年五年盖楼房”的口头禅,小小柳编已成为临沭农民就业、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此时此刻,他们讷言却敏行,将对柳编的感情,对富足生活的歌颂,对祖国生日的祝福,都融入到柳编中。于是,丰收与柳编有了内在联系。

  柳编要发展,创新需为先,人才是关键。临沭县不断邀请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广东美院、山东美院等知名院校教授和专家来临沭帮助研发柳编新产品。成立于2012年的临沭县柳编研究所,已实现柳编产品由单一型向草柳、布柳、铁柳、木柳多元化产品方向发展的格局,产品开发的种类已达到2万多种。与之相对应,临沭县专门成立临沭柳编工艺美术师资格评委会,对全县柳编产业的工艺美术设计和编织人才进行评定评审和推荐申报,每5年评选20位“县级工艺美术大师”,宣传、扩大和保护临沭县柳编工艺美术大师等人才队伍。同时,为其颁发省级人社部门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的柳编人才,一天工资由100多元提升到300多元,大大提高了他们自觉研发高端、创新性产品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柳编人才脱颖而出。柳编匠人们也“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不等不靠探索新路径。很多匠人借力互联网,成为新晋“网红”。

  在出口方面,企业和商会也做出了很大努力。如今,仅在广交会上,临沭县就有二三百个展位,在各国内外展会上有600多个标准展位。展位的获得,促进了临沭柳编产业的出口。在开拓内贸市场方面,柳编企业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在一些超市内开始出现柳编工艺品,在一些园艺周边市场内柳编制品作为特色配件有效带动了园艺消费,在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上,临沭占据了柳编品类相当大的网销份额。

  当天然成为一种时尚,柳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简单的编织线条、规则的纹理,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推崇。在今年的柳博会开幕式上,临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雷如数家珍:今年1-8月份,全县118家柳编企业实现自营出口9.2亿元,占全国柳编出口的30%左右;拥有6个“淘宝村”、1个“淘宝镇”,3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13家山东省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企业。如今,临沭柳编产品出口欧美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达2亿多美元,甚至占全行业出口额的30%多,真正成为县域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典型。

  大路正在前方,未来可期。对于临沭柳编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从大走向强的时代。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