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远亲:相识20年 企业家成了“乡下人”

2020-01-06 17:36: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孙贵坤 马小双
play
" />
   

  大众网·海报新闻临沂1月6日(记者 孙贵坤  实习生 马小双)1月3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位于临沂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天佑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的会议室。一进门,欢乐的气氛扑面而来,临沂市农工党党员、公司总经理聂涛正在和乡亲们聊天,“孩子放假了吗、“最近身体好吗”、“天冷了得穿厚点”,平常的的话语,在此时此刻却显得如此温暖。

   

  工厂里来了乡下“亲戚” “闹一阵子”是见面方式

  这些“亲戚”是来自蒙阴县垛庄镇椿树沟村的村民代表,20年的时间,他们和聂涛已经成了一家人。这次是村民们专程来看聂涛,快过年了,乡亲们惦记着聂涛,为他带来了家里养的鸡、亲手烙的煎饼、粮油米面......

  中午饭桌上,聂涛为乡亲们盛饭,乡亲们为聂涛夹菜,他们之间没有不自然的客套,反而格外的亲昵,“他婶子你多吃点这个,这个美容。”“聂哥,你不给俺夹,俺还以为你不想让俺吃嘞。”聂涛与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开着玩笑,气氛十分欢乐。聂涛说,每次回村里,他都得和乡亲们“闹一阵子”,拉拉家常,那种感觉让他很放松,很舒服。餐桌上,还放着乡亲们自己烙的煎饼,看着聂涛吃的津津有味,“知道你爱吃,专门给你烙的。”村民纷纷“献宝”一样说道,“咱家自己养的鸡,不喂激素,就在车里你别忘了吃。”“还有两箱鸡蛋,是村里的大娘让我帮忙捎来的,嘱咐你一定要吃。”“你想吃什么菜就和俺说,咱家地里都有。”热闹的氛围一时充满整间屋子。

  一帮就是20年   直到孩子考上大学

  我们认识的时候,我儿子才一岁,现在我儿子都已经上大二了,学费生活费都是聂哥出的。说到这就话时,44岁的孙宗芳心情很激动,“这已经是连续第20年他给我们帮助了。”孙宗芳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一坚持就是20年,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孙宗芳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她今年44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住在蒙阴县垛庄镇椿树沟村。一次偶然的机会,聂涛去山里游玩的时候发现椿树沟村里情况十分困难,便开始资助村里人,每次聂涛去,都是几麻袋水果、几麻袋大米的往村里运,这一帮就是20年。她说,前几年家境非常困难,孩子的学费都支付不了,是聂涛一直资助着他们,让孩子上了大学。“每次聂哥给孩子生活费都不告诉我们,都是孩子回来说的。”孙宗芳说,镇上的中学离村里有几十里路,每次聂涛遇到孩子放学,都会去接送孩子。有一次下雨,路不好走,聂涛在路上遇到孩子后,专程把他送去了学校,临走还给了孩子200元的生活费,孩子周末回家时,孙宗芳才知道这件事情。孙宗芳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聂涛这样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聂涛回村里看望乡亲们都会偷偷把钱塞在墙缝里,路上时才打电话告诉乡亲们,说到这时,孙宗芳眼底渐渐泛红。

  给孩子提供就业 借10万元买房  聂哥改变了我们一家

  “我儿子结婚时没有钱,多亏了聂哥的帮助买上了房子,如今孙子都出生了。”58岁的曹云花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当时曹云花儿子当兵回来,聂涛在得知孩子还没有找到工作时,他怕会给孩子心里造成负担,便亲自开车回村里邀请的孩子,这让曹云花十分的感动。不仅如此,聂涛更是在九十年代就掏出10万元借给正在买房的曹云花一家,这笔钱对当时的曹云花来说不仅是不敢想的数字,更是问遍亲戚也不可能借到的钱。这对于当时的曹云花来说,当时的恩情不是可以通过言语就能表达出的。“以前家里困难的时候,聂哥经常来,水果、大米都是一袋子一袋子往家里拿,自从我开了饭店之后,聂哥就不如以往来的勤了。”曹云花“埋怨”说,自从家里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之后,聂涛便没有以前去的频繁了。

  “其实俺都懂,他和俺们不是不亲了,是他怕来打扰我们工作。”她说,这二十年,聂涛改变了曹云花一家,现在的好日子对她来说就像梦一样。

   

  爱心企业家连续20年去大山“走亲戚”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20年的时间,让聂涛和椿树沟的乡亲们成了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的关系。乡亲们总是提前把挑好的水果、蔬菜放起来,等着聂涛去,“你什么时候来,鸡什么时间杀。”“你什么时候来,东西都搁的不能再搁了。”“这块地里的瓜是专门给你种的。”这些话已成为乡亲们与聂涛打电话里必不可少的一句话,也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聂涛说,“每当听到乡亲们这么说,我的心里就沉甸甸的,满满的幸福感。”

  谈话间,聂涛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因为小时候由老人看大的原因,聂涛每次看见村里的老人,就感觉和自己的姥姥很像,总想找他们聊聊天。有一次,聂涛爬山时遇到一位老人在卖瓜,炎炎烈日下,老人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聂涛看到这一幕,连忙让妻子去附近的超市买了几件短袖衬衣给老人送过去,一来二往两人就熟悉了。“连家里留给孙子的瓜也非得给我。”聂涛笑着说到,老人的信任、亲近对他来说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聂涛与乡亲们的相识总是很有趣,但相知的过程中却充满感动。有一年夏天,聂涛去山里粘知了,正好去了一对老人家里,把老人吓得以为聂涛是去偷羊,提前蹲点的坏人,但经过相处之后,聂涛的真诚打动了老人。每次聂涛去,都拉着聂涛的手,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聊家常。有一次,聂涛回村时发现老人的腿脚很不好,急忙让妻子去了解情况,几天后聂涛就开着车带着理疗机、烤灯等仪器去给老人按摩,并且把按摩手法教给老人的儿媳妇,当年10月份回去的时候,老人边走边给聂涛说“你看,我已经全好了。”从8月份到10月份,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老人从腿脚不便到可以散步,遛弯,期间不仅有物理上的治疗,更是聂涛对老人的爱在精神上帮助了老人。老人在家精心用河里的清沙炒了两麻袋的花生让聂涛带回去,“我虽然吃不了,但我拿了回去,这些都是他对我的爱。”

   

  聂涛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有时乡亲们给的食物吃不完时,他就会把这些东西5斤一包,10斤一袋的发给其他各地的亲戚朋友,让朋友们吃到沂蒙美食的同时感受沂蒙山区人民的热情。不仅如此,聂涛还会把村民卖不完的山楂收购起来,发往各地朋友品尝。在聂涛的带动下,聂涛的朋友也纷纷来到沂蒙老区帮助困难的人,加上聂涛资助的6个学生,他们一共资助了11个学生。

  “我常常和我的朋友说,走到哪都没有在沂蒙山区舒服,那里的人都非常朴实、善良。”聂涛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20年的时间,乡亲们已成为了他大山里的亲戚,椿树沟也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家。每年他都会回去看乡亲们,乡亲们也都会带着自己烙的煎饼,种的花生、鸡蛋等来看他,年年如此,终而复始。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帮扶”,不如用“经常走动的亲戚”形容更为准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