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立铭
本周五(5月1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人们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的出游,将开启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以来首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五一出游高峰,是对受新冠病毒影响最大的旅游业的一次回补。当然,这些人员流动也是对此前各地疫情防控效果的一次检验。五一小长假过后,各地疫情因此发生什么变化,人员流动的范围能否据此进一步扩大或还须保持原有力度甚至更严,都有待于五一小长假过后进行观察和统计。据相关机构测算,今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为4千多万人次,预计五一小长假的旅游人次将是清明假期的2倍以上。这种情况,也正是游客集中的地方的疫情防控措施能够得到游客理解,同时游客也必须加强自身防护的外在客观条件。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老百姓能否外出旅行?出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对于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出行比较安全,但仍要保持警惕,而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则不建议出行。
“对于出行人员要注意预防,建议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者景点的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一些娱乐项目。”冯录召说,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应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并提前联系景区,了解当地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同时准备口罩和手消毒剂以备路上使用。
冯录召建议,如果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
冯录召说,游玩过程中,要有序排队,注意保持人际距离和咳嗽礼仪。在住宿方面,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该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关于就餐问题,冯录召建议,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饮食次数,景区就餐首选外带食品,如需餐厅用餐,则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近日,有地方公布的确诊病例行动轨迹显示,患者和其他确诊病例一同聚餐,并可能因此被传染。对此,冯录召说:“当前仍不推荐大规模聚餐,也不建议携带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幼儿进行堂食。”
冯录召表示,普通就餐建议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就餐前做好预约,错峰用餐以避免拥挤。进入餐厅前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登记,如有发热则不应进入餐厅。在餐厅要尽量减少接触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用餐时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如多人共同用餐,推荐使用公筷和公勺。”
出游贴士
1.游玩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旅行期间饮食应注意什么?
3.旅行期间住宿要注意什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