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临沂①:栩栩如生的小郭泥塑,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2020-05-10 14:37: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林鹏 蒋松群 见习记者 阚秋晨 寇晓晨
play
"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蒋松群 见习记者 阚秋晨 寇晓晨

   

  既拍又捏,涂抹上色,端起来轻轻一吹,“咕咕”声不绝于耳……当一把普通的泥土,遇到泥塑艺人,便成为有灵魂的物件,深受大家喜爱。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小郭泥塑5月9日,“追临沂‘沂起’奔腾·寻找临沂文化符号”活动,首站走进兰陵县。当75岁的刘福祥老人,用灵巧的双手,在短短几分钟内制出泥塑作品时,现场之人无不啧啧称奇。

   

  小郭泥塑,发轫于兰陵县向城镇小郭村。这个始于清朝的省级非遗,迄今已有160余年历史。得天独厚的僵瓣土,制成泥巴不易碎,为小郭村人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付诸实践,提供了最天然的条件。

   

  75岁的刘福祥,正是这种泥土的受益人之一。早在孩提时代,受家中熏陶,刘福祥就与泥塑结缘。这一拿起,便再也没放下。白驹过隙,已经过去近七十年。从事这门手艺至今,刘福祥已经记不得究竟做过多少泥塑。但是,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塑,既有他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也有对艺术之美的追求。

   

  “在以前,穷苦人家才当玩泥艺人。”刘福祥感慨地说,为了养家糊口,农忙时节,家中男女老幼忙里偷闲,取来泥土,多次踩砸后制作成形,晾干后放置好。冬闲时节,艺人们就将模型涂色售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泥塑技艺很快传至周边,作品被贩卖到各地。在制作泥塑过程中,艺人们还根据消费者喜好,对造型、色泽以及技艺不断进行改良,使泥塑作品内涵更加丰富。

   

  刘福祥是小郭泥塑第五代传承人。多年的经验攒积,让他对制作泥塑技艺早已烂熟于心,口述起来亦头头是道。“选泥土很重要。单纯使用砂土或者胶泥都不行,需要两者相结合。”刘福祥说,否则制出的泥塑容易有裂痕。

   

  “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在泥塑界备受尊崇。刘福祥说,小郭泥塑制作工序多达几十道,制模和彩绘至为关键:造型完整统一,概括夸张,简洁而不粗俗;然后在泥模上涂白底色,再根据需要涂以各类品色颜料,用墨来“提神”。此外,泥塑作品中大都安着哨子,轻轻一吹,就会发出声响,备受儿童喜爱。甚至还有能吹出音阶者,非常有趣。可以说,小郭泥塑实现了“塑”、“彩”、“声”的巧妙结合。

   

  在刘福祥家中,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见到了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其中,既有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杨家将中的代表人物;也有神话故事中的经典形象,像观音菩萨;还有以十二生肖为代表,如老虎、猴子、鸡、狗、牛……一件件题材造型概括夸张的作品,让人爱不释手。“一年四季做,已经记不得做过多少作品了。既有厂家订货,也有景区订货,反正闲不住。”刘福祥说,近几年,得力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小郭泥塑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尽管如此,小郭泥塑的与时俱进之路,从未停止。“今年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大量感人故事。我们也制作了一些相关题材的作品。”刘福祥说着,顺手拿起一个戴口罩的泥塑,用泥塑艺术讴歌伟大的“逆行者”。实际上,这也与刘福祥为小郭泥塑开出的“药方”相符:“个人技艺首先要精益求精,同时还要跟着形势走。”

  如今,紧跟互联网时代的东风,小郭泥塑也已“触网”,走上电商之路。刘福祥家人介绍,家中制作的泥塑作品,在网上销售已经三四年。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颇为网友垂青。自从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问题,小郭泥塑“触网”更加游刃有余。目前,网上销售数量已达总产量的30%-40%,产品销至东北、北京、合肥、安庆以及开封、郑州等地。

  “追临沂‘沂起’奔腾•寻找临沂文化符号”活动,由大众网•海报新闻与一汽奔腾主办、临沂市体育摄影协会协办。活动中,奔腾T77、T99两款车型将为“追临沂”提供充足动力,助力非遗传承与保护,彰显责任与担当。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徐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