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临沂③:绵延不绝二百年 透过大仲村蓝印花布感受古之美

2020-05-10 14:41: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蒋松群 见习记者 寇晓晨 阚秋晨
play
" />

   大众网·海报新闻临沂5月10日讯记者 蒋松群 见习记者  寇晓晨 阚秋晨)走进悬挂在院中晾晒的蓝印花布,宛若从仕女图中走出的古典美人。艳而不俗,清雅脱尘,偏又带着些懵懂的明媚从而动人心弦。这就是兰陵县大仲村蓝印花布。9号下午,“追临沂‘沂起’奔腾·寻找临沂文化符号”活动,近距离感受兰陵县大仲村镇相氏老染坊,感受传承至今两百余年的蓝印花布。

   

  大仲村蓝印花布肇始于清嘉庆年间,传承地为兰陵县大仲村镇小吴宅村,为相氏家族世代相传之工艺,至今已经传承六代,有200多年历史。2014年6月,相氏老染坊蓝印花布被录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大家走进相氏老染房时,院中高高悬起的蓝印花布之美,令人惊叹。那大片大片的蓝,仿佛让人置身于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

   

   

  相汉高是相氏蓝印花布的第六代传承人。幼时便在家中长辈的熏陶下,对蓝印花布情有独钟。后来,凭借这门手艺,他拿到了文凭,便专心致志于蓝印花布制作。在他的手下,原本平淡无奇的一块白色布料,变得五彩斑斓,寓意吉祥。

   

   

  相汉高说,蓝印花布有着复杂精致的制作工艺。首先要选择一块好的布料。在原布的选择上,相汉高绝对严谨、一丝不苟。接着,便将布料浸入盛满清水的水缸进行脱脂。而蓝印花布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它的印染技术。在偏硬的纸上画上要印的花纹图案,辅以专门的工具进行凿刻,这一步骤也叫雕板。再用豆腐、石灰、蛋清混合作为防染浆,透过雕板刷在白布上,晾干后再用蓼蓝水煮染。一染“月白”,再染“二蓝”,三染“鸦青”。“三分印七分染”故而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待布干后刮去灰浆,漂洗晾晒,最后呈蓝底白花。这样被制作出的蓝印花布色彩质朴、纹样丰富、典雅清丽。

   

   

  “院子前面种了很多染色用的蓼蓝,蓝印花布原材料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纯天然!很多图样也是我原创的。”相汉高在谈到心爱的蓝印花布时,充满骄傲与自豪。相汉高对蓝印花布发自内心的爱,让他无反顾的担起了第六代传承人的重担。

   

   

  可是,这个传承两百余年的非遗,也面临着窘境。谈起这些,相汉高一脸忧虑。“首先,蓝印花布的实用性不强,与时代不能很好地接轨。其次,蓝印花布的市场小,发展比较困难。”针对以上问题,相汉高在做蓝印花布的同时也会做一些抱枕、短袖之类用品;积极地参加各种大型活动,来宣扬蓝印花布。但结果大都不尽人意。“去年,光种植染色的蓼蓝,就让我损失了三四万万。”相汉高难掩失落。

   

  尽管身体不好、行走不便,相汉高的父亲,相氏蓝印花布的第五代传人——今年86岁高龄的相友文也来到了染房,与大家合影留念。“我坚信,蓝印花布会有着更广阔的名气和市场!”这种信念,成为支撑相氏蓝印花布传承至今的动力。

  “追临沂‘沂起’奔腾·寻找临沂文化符号”活动,由大众网·海报新闻与一汽奔腾主办、临沂市体育摄影协会协办。活动中,奔腾T77、T99两款车型将为“追临沂”提供充足动力,助力非遗传承与保护,彰显责任与担当。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徐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