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⑤:诸夏村不简单,他们把菜卖到了北京上海

2022-05-14 16:25: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刘峻豪 张圣虎 黄琳琳
play

  编者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蒙阴是一片红色热土,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幅老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百姓生活殷实,特色产业兴旺,沂蒙精神代代传,“两山”实践谱新篇。即日起,在临沂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蒙阴县委宣传部、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系列全媒体报道,生动讲述新时代多姿多彩的、时尚繁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富强幸福新蒙阴,激励干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意气风发向未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见习记者 刘峻豪 通讯员 张圣虎 黄琳琳 临沂报道

诸夏村的蔬菜大棚

  近期,气温跌幅较大。一阵风袭来,人不禁打个寒战。可是,在蒙阴县坦埠镇诸夏村的大棚中,却是暖意融融,一幅热火朝天景象。

  此时,几名工人正在大棚中忙碌,打叉、将秧苗扶正……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这些工人,都是大棚种植户宋炳起雇佣而来。在大棚中,一株株西红柿秧苗借助吊绳,昂扬生长。宋炳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蔬菜大棚,让许多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

  “你瞧咱这西红柿秧的叶子,不仅舒展而且厚。”宋炳起对自家蔬菜非常自信,骄傲地向记者讲述秘诀,“种植蔬菜和养孩子一样,不能缺了营养。西红柿用过鱼蛋白肥料后,抗病能力就强,才会长得这么好。”

  诸夏村位于蒙阴县坦埠镇驻地西5公里处,总面积1.3万亩,是蔬菜专业村、省级文明村、全市小康示范村。蔬菜种植,在诸夏村已有20余年历史。近年来,经过菜农们的不懈努力,以及多方支持,蔬菜已经成为诸夏村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让农民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依托蔬菜大棚,宋炳起的日子越来越好

  宋炳起是诸夏村最早种植蔬菜大棚的村民之一。多年种植蔬菜,宋炳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心得,“一般蔬菜出现的毛病,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如何治疗,怎样上肥,基本门清。”

  前几年,眼瞅着蔬菜价格比较稳定,宋炳起决心扩大种植规模,做大蔬菜产业。2017年,他一次性承包了村集体5个蔬菜大棚。2018年冬天,宋炳起又自掏腰包,扩建了十余个大棚。如今,每个大棚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

  蔬菜大棚不仅让宋炳起发家致富,还带动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宋炳起说,目前每天固定有30余人在大棚中务工。看到周边百姓跟着自己有钱赚,宋炳起心里也有成就感。

  “我们村年产蔬菜3000万斤,总产值5000余万元。”诸夏村党支部书记张凤臣介绍,截至目前,诸夏村蔬菜面积达2000余亩,涵盖了水萝卜、西红柿、黄瓜、芸豆、土豆等多个品种。由于水源充沛、土地肥沃,诸夏村蔬菜品质优良,加之便利的交通条件,受到消费者青睐,销往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农民收入每亩在15000—20000元左右。

  如今,着眼于村里蔬菜产业长远发展,诸夏村深化村社共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成立了康益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共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发展社员320户、蔬菜大棚1800多个,带动社员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村集体通过有偿服务年可增收5万元。

张凤臣介绍村里蔬菜产业状况

  致富路上,诸夏村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诸夏村抓住山东省供销社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有利契机,强化支部引领,狠抓产业发展,依托蔬菜种植传统优势,新建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8个,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项目,发展赤松茸、网纹甜瓜、草莓等特色产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富村成果,要让全体村民共享。依托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诸夏村建成了9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幼儿园、卫生室、健身文化广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未来发展,我们信心更足了!”年逾六旬的张凤臣壮志不衰,正在谋划着诸夏村的未来。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