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已删栏目&临时存放>新闻>临沂社会

日本国会女议员访问“平顶山惨案”遗址

2009年05月06日 11:16 作者: 来源:临沂大众网
5日早晨,当日本参议院议员相原久美子,与88岁的王质梅老人相拥而泣时,相原一遍一遍地向王质梅老人重复说着“对不起”。
         大众网临沂5月6日讯:5日早晨,当日本参议院议员相原久美子,与88岁的王质梅老人相拥而泣时,相原一遍一遍地向王质梅老人重复说着“对不起”。

         来自民主党的日本参议院议员相原久美子女士,是第一次来到辽宁省抚顺市。这块土地在70多年前曾是日本的占领地,侵华日军屠杀3000多名中国平民的“平顶山惨案”就发生在这里。王质梅老人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事发当年王质梅只有11岁,屠杀中她失去了父母和弟弟。

        “我的母亲如果活到今天应该和王质梅差不多年纪。她在中国济南生活过5年,受到了很多中国人的帮助。”相原说,“母亲常教育我,战争会改变人,战争是最大的罪恶。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建立新的日中友好关系。”

        个头不高的相原久美子从东京赶到中国,仅仅停留30多个小时。她此行目的就是转交一封署有10名日本众议院议员、14名参议院议员名字的信件。信上说:“作为一个人,作为一名被日本国民选举出来的国会议员,我们发自内心表示歉意。”

        “我是第一次来抚顺,也是第一次接触平顶山事件的真实现场。”相原到抚顺参观的首站就是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她第一感觉就是“震惊”。

        1932年9月16日,中国团圆佳节中秋刚过,侵华日军将包括老人、妇孺在内的3000多名手无寸铁的百姓驱赶到平顶山下,进行集体大屠杀,并焚尸灭迹,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上世纪70年代,抚顺市在惨案遗址发掘遗骨,建立了纪念馆供后人祭奠凭吊。

        步入纪念馆的展厅,相原看到日本士兵残忍杀害中国抗日志士的画面时,双手握在一起,眉头紧皱,泪水一下子滚落下来。“我们议员将推动日本政府向平顶山事件幸存者谢罪并赔偿。”相原久美子说,联合署名的24名议员一致认为,为了建立真正稳定的日中关系,彻底解决相关历史问题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我们都赞同幸存者们对日本政府提出的要求。”面对王质梅、杨宝山等幸存者,相原眼含热泪一字一句宣读了议员们的联名信。信上写道:“至今日本政府也没有对幸存者以及幸存者遗属表示正式谢罪,造成了幸存者和幸存者遗属七十六年来没能有过昭雪的心情,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相原向幸存者们一一递交了致歉信。她拉着王质梅的手,泪珠不停地滚落下来。“对不起,你们受苦了!我们向大家保证,要为实现你们的要求而努力。”相原说,在正式场合,还要向中国人正式道歉。

        目前,日本国会议员为“平顶山惨案”幸存者呼吁的工作已经开始。相原说,议员们将把一些募捐款项捐给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种一片林。“这些树希望能够见证日中友好。”

        陪同相原而来的还有4名日本律师,正是他们的努力,将70多前年的血案让日本大众知晓,促成了相原之行。

        从1996年开始,日本律师采访了“平顶山惨案”幸存者,并受他们委托代理向日本提出赔偿战争受害损失以及谢罪的诉讼。1996年8月14日,日本律师正式将“平顶山惨案”的诉讼状递交东京地方法院。但2006年日本最高法院对 “平顶山惨案”诉讼案做出判决,以“国家无答责”为由驳回了中方原告的上诉。这意味着历时10年的“平顶山惨案”对日诉讼失败。

        法律诉讼结束了,但日本律师团没有解散,而是在法院外继续争取。日本律师团代表川上诗朗说,要求日本政府建立谢罪纪念碑、建立遇难者陵园,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未来,为了中日共同的未来。”川上说,相原议员来到中国,是重要的第一步。我们将寻求更多的议员推动政府同意幸存者们的请求。

        在日本,“平顶山惨案”诉讼进行10年。通过媒体和律师团的宣传,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加入到支持诉讼请求的行列,直到最近国会议员的介入。

        目前,“平顶山惨案”幸存者只有5位老人在世,平均年龄接近90岁。王质梅老人此次从吉林省的长春市匆匆赶来。“我来就是为了见见议员和律师们,对他们做出的一切表示感谢。我都快90岁了。我们幸存者一年比一年少,拜托你们了!”王质梅老人说。

        “回国后,我会将在中国见到的、听到的情况告诉更多的日本人特别是年轻人;今后也会有更多议员到抚顺来。”相原久美子说。

        离开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前,相原久美子和中方人士一起栽种了两株青松。她希望,日中友好能够永远,平顶山殉难者的灵魂能够安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郝海波)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