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实干+”②:为了青源村那渠源头“活水”

2019-07-04 12:29: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林鹏 张瑶
play
" />

  编者按:2019年,是山东的“工作落实年”。“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美丽蓝图,如何落在实处?唯有不断发扬新时代沂蒙精神,崇尚“实干+”,勇当“挑山工”。

  沂蒙花海,平邑近人。平邑,历来就是干事创业的热土。可歌可泣的九间棚精神,就诞生在这里。可以说,干事创业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平邑人的骨髓与血脉。

  为展现平邑各县直部门、乡镇街道贯彻落实“实干”的亮点,即日起,大众网临沂站联合平邑县委宣传部、平邑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特别推出“平邑实干+”系列报道。我们将聚焦平邑改革发展大潮中涌现出来的“实干典型”,讲述他们敢于担当作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故事。

  本期平邑实干+”,聚焦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平邑县铜石镇青源村第一书记王庆法和鲁成明,并尝试用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他们“驻村这一年”。

  “平邑实干+”②:为了青源村那渠源头“活水”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见习记者 张瑶

王庆法(右)和鲁成明(左)在研究青源村下一步发展规划

  时间真快!一晃,我和成明来到青源村已经一年有余。

  对时间飞速的感慨,源于与老百姓由陌生到熟悉结下的友谊,亦来自于驻村工作的陆续展开:有事可为,时光飞快。

  “真没想到啊,俺们这样的小山村会来了市派第一书记!”记得刚到村时,有着30多年党龄的刘夫田激动地说。老刘在村里当会计,村里的“家底”他最清楚。这个村集体收入为零的空壳村,急需有人来改变。

  后来,老刘告诉我们,虽然青源村此前从未派驻第一书记,但是他从新闻中获悉过许多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故而,对我们期盼已久。

  “带来项目,争取资金,架上路灯,修好生产路,还把村里那条臭水渠彻底清理了!我对第一书记工作非常满意!”那天,记者来采访我们,平时不善言谈的老刘掰着手指,一口气说了很多,让我和成明很是惊讶。惊讶之余更多感动:明明干了应该做的事,老百姓却记得那么牢。

  老刘的话,也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思绪飞回到一年前。

  驻村后,我们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工作要求,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几乎走遍了全村280余户人家。通过深入走访、座谈交流、外出考察学习,并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及群众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掌握了制约青源村发展的因素和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了两年任职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措施和实现路径。

  群众所盼所想,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村里那条长300米的水渠,因为长期乱排水、乱扔垃圾,天气稍热便蚊蝇丛生、臭气难闻,村民常需掩鼻而过。一条本可引来“活水”的沟渠,竟成死水渠,百姓反应强烈。

  经过奔走“化缘”,我们争取到5万元帮扶资金,对排水渠进行了重新修葺。杂物没了,沟渠干净,水质变清,还百姓一湾清渠。

  民生无小事。刚入村时,村里主要街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缺少路灯照明,村民出行不便。为此,我们安装了47盏太阳能路灯,对200余米破损严重的主要街道路面进行了重新硬化,修建了1100余米的生产路。

道路重新硬化,方便了村民出行

安装路灯

  如今,每至夜间,道路平整,夜间明亮,百姓再也不用手持电筒串门,出行十分便利,开着车即可到达山间地头。只要家中有运输车辆,再也不用肩挑手推。今年,平邑遭遇旱情,生产路的贯通,极大地方便了百姓拉水灌溉。

  “嘿!可别提了,以前都是土路,每次下雨都会冲出深沟,别说开车了,走路都费劲!填好后,下雨又被冲了!”69岁的程明连,谈及生产路修建前后的今夕对比,异常感慨,“现在多好啊,雨天不带泥,晴天不沾土”!

生产路的修建,为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我们深知,输血不如造血。只有发展集体增收扶贫项目,才能让青源村长远发展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此,我们协调申请扶贫资金220万元,投资70万元,与临沂市公积金服务中心第一书记派驻组联合建设恒温库一座,通过对外承包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6万元。

  “还有光伏发电项目没说呢!”坐在一旁的青源村党支部书记赵云心直口快,“户用光伏项目,每年能给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乡村要振兴,支部是关键。为青源村打造一支干事创业的班子,亦是我们驻村的初衷。为此,我们始终把党建放在首要位置,以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为抓手,指导村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以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为突破口,采取集中辅导授课、建立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内容、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以规范组织工作流程为重点,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促进了村务规范化管理。

  “第一书记来俺村,党干群团凝聚心。结构产业筑网路,功今万代留情深。”村里75岁的老党员马文松,看到村里的变化,不胜欣喜。特地写了一首打油诗送给我们,让我俩深受触动。老人的话,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青源发展、为群众幸福多干实事好事,才能无愧驻村这两年!(注:主人公为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青源村第一书记王庆法、鲁成明)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