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新风看莒南

2017-01-11 14:12:00 来源: 临沂日报 作者: 孙烨 宋荣荣
play
" />

  近年来,莒南县在全县242个行政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新风尚,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低俗的不良风气,崇德尚俭的文明理念深入城乡每一个角落。

  喜事村里办

  春节将至,农村喜事迎来高峰,迎亲、宴请、送往,到处透着喜气。“前几年,谁家结婚、生孩子都上饭店。一桌有二三十个菜,少说得花三两万元,除了鸡鸭能打包,剩下的菜大半都倒进了泔水桶。”涝坡镇王家大庄社区居民王怀安说,攀比陋习让喜事变了味。

  2014年10月,为了倡导良风美俗,社区红白理事会利用广场西邻的闲置房屋,打造了一处“喜事礼堂”,让喜事在村里也能热闹风光地办。“礼堂”里可容纳15桌喜宴,桌椅板凳、水电炉灶一应俱全,村民自己准备原材料、锅碗瓢盆,聘请厨师做菜,自带烟酒糖茶,亲朋好友和理事会成员当“服务员”,一桌饭菜成本至少降低一半。

  王怀安去年9月在“婚宴礼堂”举办了婚礼,事先跟厨师定好菜单,荤素凉热搭配,鸡鸭鱼肉都不少。“要是去饭店,一桌最少得六七百元,在村里办一桌还花不到300元钱,吃着放心又便宜。”王怀安说。

  红白理事会帮忙出力,自家省钱得实惠。如今办喜事,村民都“流行”找理事会操办。截至目前,理事会已经举办20多场喜事,不讲排场讲文明的喜事良俗在这里扎根。

  丧事进公墓

  板泉镇尚家涝坡村西北角,一处公墓掩映在苍翠的松枝里,整洁而庄重。“俺村人均地少,没有多余的墓地。村里想办法筹集了30万元,没花村民一分钱辟出这一块公墓,60座双墓穴,集中举行丧仪,统一安放骨灰,专人负责看管。”村党支部书记尚延刚说。

  尚家涝坡村格外重视老人身后事,常有占用耕地、大操大办的情况。村民们都说,一场白事办下来,祭拜、摆酒、唱戏花样百出,累得要命、花销要命,但是“面子比命重要”,大家都硬撑着。2015年5月,公墓建好后,村里推选7名德高望重、有责任心的老党员、老干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全村征求意见,制定了丧仪标准,写进了村规民约,村民丧事简办有了体面有力的“助推器”。不请吹鼓手、不大吃大喝,“简”“俭”二字成为“基本准则”。“现在村里的丧事都在这里办,一个墓穴只占0.8平方米土地,花销从两三万元降到6000元,大家伙越来越支持这种形式。”尚延刚说。

  锻造好家风

  “推动移风易俗,家庭文明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以家风建设为切入点,引导家庭成为积极践行简办红白喜事的第一执行者。”今年70多岁的十字路街道温泉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张德文说。该社区以家庭为单位倡导厚养薄葬、现代婚丧等理念,好家风支撑起文明乡风村风。

  因地制宜,以“四德”工程、乡村文明行动等工作为载体,建设道德讲堂,在社区广场打造了家风家训文化墙、道德文化宣传栏。设立“最美家庭”光荣榜、“四德”榜,以推进孝心养老基金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孝德建设,突出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发动妇女在家庭中的主导作用,开展“婚丧新风进万家”等主题活动,举办“新农村新生活新家风”培训班,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文明新观念。

  另外,社区还不断健全老人保障机制,建设1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月为6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在重阳、春节等节日还有米面粮油福利,每年举办“十佳家庭”评选活动,把孝敬老人列为参评的重要条件,孝老爱亲的观念从“小家”传递到“大家”。

  孙烨 宋荣荣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