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花生产业高峰会议开幕 专家学者共话小花生

2017-09-18 09:16:00 来源: 大众网-鲁南商报 作者: 邵明习
play
" />

  9月15日,2017首届莒南花生产业高峰会议在临沂莒南县隆重开幕。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张桂凤、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长王强、美国花生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贾无,省、市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的花生专家、知名企业家200多人出席会议。

  本次高峰会议主题为“花生产业的创新发展”,由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山东农学会、莒南县花生加工行业协会主办,是花生产业高规格的盛会,旨在共同打造国际花生产业研究、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探讨世界花生产业新形势和创新发展之路。

  本次会议持续2天时间。开幕当天,莒南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王强教授团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国内外与会专家分别就花生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花生产业创新、市场发展、花生产业品牌提升等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此后,花生专家、企业家还参与了圆桌会议,并到金胜、玉皇、绿地、兴泉等莒南县大型花生企业实地参观,探寻莒南花生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投资机会,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据悉,莒南花生单产、加工、出口和贸易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均名列第一。莒南年加工销售花生(制品)120万吨,出口亚洲、欧洲、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40万吨,创汇3亿美元,出口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三分之一。2015年,“莒南花生”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试点;2017年,“莒南花生”获欧盟认可公示,成为“中欧互认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花生产业高峰会议的举办,不仅为莒南了解花生行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趋势提供了机遇,也为莒南扩大花生产业对外交流合作,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本次高峰会议,各位专家、企业与莒南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共同推进花生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专家观点

  创新变革,让中国花生产业领跑世界

  花生是我国粮油资源中为数不多的从产量、消费量及贸易量均占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我国花生年总产量为17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是,我国花生产业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产业链短、竞争力弱”等问题,在15日举办的2017首届莒南花生产业高峰会议上,多位专家和企业家围绕花生生产、加工、科技发展及产品开发等重点内容,作了主题发言。

  中国高品质花生受国际重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国,中国花生加工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除了目前人们熟悉的烤花生果、裹衣花生、花生蛋白饮料、花生酱等花生食品外,花生休闲食品、高水分组织化蛋白产品、花生短肽、花生茎叶提取物等花生食品日益成为花生产业的新方向。

  美国国家花生委员会主席鲍勃·帕克表示,花生在所有的坚果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并且含有30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花生是美国食药监局评定的四种“健康”食物之一。当前,随着美国国内对花生消费需求的增长,中国高品质花生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

  花生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痛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王强梳理分析了花生产业面临的问题。一是缺乏加工专用品种、品质评价方法与标准;二是制油工艺技术与装备有待改进;三是花生营养健康基础研究薄弱;四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与附加值低。

  王强表示,我国品种加工特性不明确。“不是我国花生品种资源少,而是对这些品种资源缺乏评价。”王强说,在花生营养健康研究方面,美国领先于我国。

  美国农业部服务局研究员郭宝珠认为,当前如何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成为全球面临的问题。对于花生产业来说,需要从作物收获前干预、作物收获后检测处置、后期脱毒等环节,保证花生食品安全。如果不转变花生传统种植、加工方式,很难将黄曲霉毒素排出食物链,这也将影响中国花生的国际竞争力。

  调查显示,76%的消费者将品牌作为购买粮油的首要考虑因素。中粮集团高级经理安骏指出,我国粮油行业的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与其他食品行业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当前,中国粮油行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深,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价低、质好”就能存活的初级阶段,同时受气候、品种、地域等限制,难以形成固定口碑。“粮油行业是良心产业,需要引入现代理念,更需要品牌引领。”安骏说。

  中国花生领跑世界需要变革

  据了解,花生行业产业链较长,要经历播种、收获、加工、提取等诸多环节,花生产业的创新变革也涵盖了整个产业链。

  在此次高峰会议上,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分享了花生种植单粒精播技术,单粒精播比双粒播种每亩减少4000株左右,亩总果数达到39万个,比双粒播种多出3万个,亩均增产5%左右,这也成为花生种植技术的一次重要变革。

  “花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但近年来,国内花生出口形势并不乐观,花生供应频频遭遇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是农残、黄曲霉毒素和重金属等超标,中国花生产业急需创新转变,发挥自身优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领跑世界花生产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王强说。

  王强表示,目前我国在花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首先是制油与装备正在改进中,低温压榨花生油与低变性蛋白粉联产技术、花生球/伴球蛋白组分制备技术、功能性花生短肽制备技术、具有促睡眠作用的花生茎叶提取物制备技术以及饼粕制取黏胶剂等,花生产业面临的前景十分广阔。

  “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植物蛋白缺口将达1.5亿吨,从花生中提取蛋白将越来越受关注。根据我们预测,未来花生非食品应用会超过食品应用。我们倡议打造中国花生优势产业,走自己的特色创新之路,实现从‘花生大国’向‘花生强国’的转变,让中国花生产业领跑世界。”王强说。

  相关链接

  在2017莒南花生产业高峰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企业家走访了莒南几家花生生产企业。金胜粮油种植基地里,花生“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让到场专家连连称赞。

  在莒南金胜粮油种植基地,一排崭新的农机停在田间地头。据技术人员介绍,这些农机包括起垄机、覆膜机、喷药机、小型花生收获机、大型花生联合收获机等,还有喷药无人机、全自动花生收获机等智能设备。

  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一台大型联合收获机在地垄间来回穿梭作业,所到之处,花生被收获得干干净净,拔出的花生秧均匀地在地垄间排列成行,不一会儿工夫,几垄花生地就已收获完毕。

  据了解,目前在莒南多个花生示范产业区内,从耕、种、收,到初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花生机械保有量、花生机收率都处于领先水平。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莒南县花生收获期已由原来的45天,缩短为1至2周左右,大大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

  鲁南商报记者 邵明习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