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四十年,紧抓改革开放机遇 筑梦新时代,彰显生态环境新貌

2018-10-16 17:2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磊
play
" />

  金秋十月,晨曦中,群众们不约而同的汇聚在苍源河畔,流连于蓝天碧水青草地,苍源河公园内处处跃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年轻的时候这边还是一条水沟,周边都是荒地,哪能想到现在变成这么一片公园,从北面的沭河花园小区到南面的烧烤大院,整条河满眼都是绿色。现在国家从上到下都在讲生态建设,临沭也是,周边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啦”,正在晨练的唐大爷说。

  提升生态环保意识,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临沭县曾经长期沿袭先污染后治理、边消耗边开发的老路,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资源能耗型发展难以为继。面对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各届领导班子逐步改变发展战略,逐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步走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道路。

  临沭县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和重大集中整治活动,上面老唐大爷提到的苍源河公园就是最显著的一项生态湿地保护工程。苍源河公园属于苍源河多级生态塘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部分,整项工程分为生态塘区、潜流湿地区和生态修复区,采用生态塘+潜流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的组合工艺对苍源河进行深度处理。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有效削减苍源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可削减CODcr总量182.5吨/年、NH3-N总量54.75吨/年,逐步改善苍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建成的人工湿地将起到涵蓄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处理出水可作为灌溉用水和景观用水的水源,由此可以逐步缓解当地用水紧缺的状况,有利于促进该区域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为下游水质断面达标提供保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临沭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市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上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全县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仅2018年以来,实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62,同比改善11.6%,优良天数127天,同比增加14天,PM2.5浓度56ug/m3,改善率16.9%,PM,10浓度91.4ug/m3,改善率16.6%。实现国控、省控水质断面平均指标全部达标,市控水质断面所有指标全部达标,水环境综合指数现状2.98,改善率24.1%,推动全县环境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紧抓改革时间节点,打好生态环保战役

  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生产、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县委县政府深刻明白决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要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相关改革部署,要加快制度创新,完善制度配套,用制度约束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临沭县紧紧抓住时间机遇,在的不同关键的时间节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动真碰硬坚决治污,创新解决问题方式方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解决治污难题等方面同步推进。

  2007年12月,启动全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从各乡镇和有关县直部门选聘8名普查指导员和86名普查员分17个普查小组分区域进行了入户走访清查登记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补查措施,仅初期的摸底排查过程中实现清查污染源1681家,其中工业污染源857家、生活污染源821家、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3家。并于2009年上半年,对全县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建立全县污染源数据库,发布普查数据,全面完成临沭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汇总和上报工作。

  2011年3月,全力创建省级生态县,并于2016年6月顺利通过命名。期间,高标准制定了《临沭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从城乡布局、产业发展、建设形态、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规划生态县创建工作。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序结合沭河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开发完成了苍马山风景旅游区、冠山景区、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沭河古道等一批旅游项目。在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资源保护、推进污染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提高了临沭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4年3月,开展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工作,县委、县政府把环保工作特别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出台了《临沭县2014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迎查目标责任考核方案》、《临沭县“河长制”实施方案》、《临沭县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等文件,成立了9个专项工作组,10个迎淮检查督导组、6个环境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导组,对重点治污项目建设实行定期调度通报,并将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迎淮期间累计投资5.73亿元,实施完成了7个列入国家重点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完成了7个建成区直排口的整治工作;完成了3533家畜禽养殖场的整治工作;集中清理了全县河道非法养鱼网箱10401个;完成了金沂蒙、佳坤新能源等9家重点涉水企业监管能力建设和“环保智慧平台”建设;在清源污水处理厂下游配套建设了苍源河生态湿地工程;打造了苍源河水环境整治和牛腿沟水环境整治2个亮点工程。通过水污染综合治理,优化了县域生态环境,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共赢局面。

  2016年6月,制定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建立环境监管网格化模式,消除环境监管盲区。实现精细化管理,妥善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县建立县、镇街、村(社区)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全县县级网格1个,监管人员247人,镇街级网格9个,监管人员234人,村居级网格251个,监管人员512人。累计实现处罚环境违法行为352起,处罚金额2730余万元,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47家。初步达到“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的目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紧抓机遇扬帆起航

  生态环保工作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只会更严不会松劲。临沭县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抓住转型升级和“四减四增”这一机遇期,创新完善工作举措,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更严的手段,坚决打赢水、大气、土壤固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环保突出问题整治、自然生态保护等工作,调结构、促减排,全力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生态意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坚持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打造和美幸福临沭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生态环保产业,大力培育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建立镇街和相关部门从领导到同志包抓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责任体系,将单元格内所有监管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岗位和人员,切实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全覆盖并发挥监管作用,严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把项目准入关,新、改、扩建项目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坚决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巩固整治成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联防联动共管机制,针对一些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案件,做到无缝衔接,通过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形成环保工作条块结合大格局。继续保持环保监察监管高压态势,重点强化各类环保问题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巩固前期整治成果,严防环境违法行为出现反弹。对普遍性存在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投诉内容,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对辖区其他区域、场所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排查,做到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工作无死角、无漏洞。大力整治工业污染、“散乱污”企业、扬尘污染、露天烧烤、秸秆垃圾焚烧,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大对非法畜禽养殖的清理取缔和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土壤环境质量监管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持续开展危险废物执法检查和公安环保联勤联动。

  全面信息公开,推动职责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跟踪问责机制,实行一票否决,把责任担当起来,严格对履什么职、怎样履职,做到心中有数,对不作为、乱作为和抓环保工作不严不实的责任人进行严厉追责。建立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坚持治标和治本一起抓、预防和整治一起抓,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治手段和市场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切实加强日常监管、提升治理水平。建立“互联网+主流媒体”的信息公开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介质和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动态以及环境违法案件办理进展,实现以公开促整改、以监督促落实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同感和环境改善的获得感。(通讯员 张磊)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