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叶:22年坚守司法调解岗位,以执着敬业架起群众连心桥

2023-11-20 14:55: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庆龙
play

  罗庄区高都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张圣叶张圣叶,2001年退伍,他自扎根基层从事调解工作22年来,怀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无限热爱,依法维护群众利益,坚持每天进村入户查民情、摸实情,力争抓早抓小、防患未然,矛盾纠纷化解率在98%以上,先后成功处置15起紧急突发或历史遗留矛盾纠纷。在社会和谐稳定面前,他舍小家、顾大家,面对棘手、复杂矛盾纠纷,他履职尽责、敬业奉献、攻坚克难,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获得群众的高度认可。2023年10月被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员”。

  为民调解 不舍昼夜

  张圣叶自部队退伍之后,一心想要更好地融入社会,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儿。后来,他调入司法行政系统后接触到调解工作,觉得“正中靶心”,“有挑战、有意义”的调解工作让他跃跃欲试。一入人民调解工作,便不畏“山高路远”,不舍昼夜。“陪着群众调解到十二点一点多,都是常事”,张圣叶每每接手一个调解案子,便经常忙到忘记时间。

  功夫不仅只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他也不休息,奔波在调解一线。2022年的国庆假期,本已在回老家路上的张圣叶,突然接到电话,辖区一处花卉市场内有1名儿童溺亡,家属情绪激动,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在接到任务后,他没有丝毫地犹豫,立马调转车头,赶赴现场进行调解处理。通过两天两夜的不懈努力,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家属表示十分满意。刚要喘口气,他突然又接到另外一起纠纷调解任务。某工厂在厂房施工加固棚顶时,支撑棚顶的立柱突然倒塌,由于厂房棚顶较轻,其中1人不幸去世。去世的A某是外出务工人员,老伴已经六十多岁,家里有一儿一女均是残疾人,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张圣叶通过与街道派出所的密切配合、与项目老板的积极斡旋,最终达成家属满意的赔偿方案,尽可能降低悲剧给家庭带来的二次伤害。调解成功的那天晚上,A某老伴甚至要下跪对张圣叶及团队表示感谢。

  业精于勤 久久为功

  张圣叶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全国人民调解工作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等法律条文,翻开法条,随处可见勾勾画画的线条和心得体会的笔记。张圣叶在工作闲暇之余,经常拿起这些书反复研读学习,他说,“只有啃透这些书,才能不偏不倚,更好地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高都街道人民调解的档案工作也是在张圣叶的带领下变得规范起来的。在刚加入调解工作时,他从最基础的记录员工作做起。在这期间,他发现了当前卷宗整理工作十分混乱,杂乱无章,放置无序,存在遗失隐患,于是,他身先士卒开始整理,并带动身边同事一起进行档案整理工作,最后居然整理出来满满3个柜子档案,而这,也为他所在的调解委员会后续形成“办理—受理—形成卷宗—回访”的调解工作流程奠定了基础。

  漫漫长路 砥砺前行

  “我们的角色是街道的有力助手”,张圣叶如是说。然而,这个“助手”并不好当。最初,群众并不相信他,甚至非常排斥他,“这二十多年的矛盾,村干部都解决不了,你们能干什么?”这是他在调解工作中经常听到的。“言语攻击、安全威胁、恐吓、谩骂、闹事都遇见过”,面对这样的工作现实,张圣叶从未灰心,他表示“理解他们焦急的心情”,他以充足的知识储备、精湛的专业调解方式,解决了历史遗留和矛盾纠纷问题。高都街道沂蒙新村兄弟两人因土地纠纷十多年来一直矛盾不断,村干部多次调解均未成功,并对村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了解到上述情况后,张圣叶多次去现场丈量土地,苦口婆心做当事人说服劝导工作,经与兄弟双方沟通后,现场“立石为证”,成功化解了这起多年未解的家庭纠纷。

  “下一步,我想成立个人工作室,去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经得起人民点评和检验!”张圣叶如是说。

  张圣叶22年的坚守与努力,身体力行的践行着新时代沂蒙精神,他始终把为群众做点实事当成自己的责任与追求,彰显着罗庄干部的敬业风采!(通讯员 王庆龙)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