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第一书记+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2017-01-22 15:38:00 来源: 临沂日报 作者: 曹鹏飞
play
" />

  打好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党的干部。蒙阴县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先行,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引领带动作用,紧紧围绕“第一书记+产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精准选派、精准帮扶,三级联动,握指成拳,实现了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综合效果。

  精准选派 才能精准脱贫

  近日,云蒙湖生态区姜庄村8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高兴地领到了1200元扶贫分红,这是这个村开展兔业扶贫的措施之一。地处云蒙湖畔的姜庄村有21户是贫困户。去年3月份,县畜牧局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确定了发展壮大兔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户补贴2000元在家自己养殖长毛兔;对8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大户代养分红的模式,将资金直接补贴给长毛兔养殖大户,收益后每年给贫困户分红,保证他们如期脱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开展精准脱贫过程中,蒙阴注重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在选派之初,就把精准选人选村作为第一原则,确保让精兵强将冲锋在脱贫攻坚最需要的第一线。精准选人,坚持把热爱农村工作,在单位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科级后备干部作为任职第一书记的基本条件;精准选村,按照“经济部门联穷村、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业务部门联产业村”的对口联系原则,“一对一”结对帮扶,省市县三级选派178名干部到118个村(社区)任职,实现65个省定贫困村、30个新识别库区村精准全覆盖。

  去年以来,蒙阴第一书记任职村先后投资1735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21个,投资351万元新上兔业项目14个,投资161万元引进来料加工项目9个,新增果业面积3266亩,新上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其他项目14个,为村级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持久动力。

  五大产业 变“输血”为“造血”

  像往常一样,常路镇茶沟村75岁的贫困户张明菊老人吃过早饭,就在家里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老人的工作就是用针线将一个个毛绒小熊缝合起来,然后等着第一书记统一回收,上交到镇里的欧尚玩具厂。这样的一个毛绒玩具可以带给她8分钱的收入。

  在第一书记的协调帮助下,欧尚玩具厂在常路镇周围5个村设立了加工点,带动了60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7个,帮助21户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梦。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最重要的载体。蒙阴立足实际,确定了果业、兔业、生态旅游、来料加工、电子商务五个专项扶贫方案和金融扶贫配套方案,制定《关于深入推进“第一书记+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让第一书记工作扶贫有方法、有底气。

  截至目前,该县第一书记先后提报产业规划596个,培育致富增收项目80个,引导带动5107户贫困户直接对接五大产业。

  上下联动 让扶贫握指成拳

  坦埠镇下东门村是省定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很重。第一书记到村后,利用富民生产贷与海润渔业合作社合作,精准对接22户贫困户,开展莲藕种植扶贫;利用富民农户贷贷款145万元,流转土地120余亩,为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了29个温室蔬菜大棚;利用项目资金,发展光伏发电项目300余亩,全村做到了精准扶贫一户一策,不漏一人。

  为推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蒙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合力。第一书记选准帮扶方式,根据每个贫困人口的创业意愿、致富能力和致贫原因不同,探索了吸纳就业型、培训创业型、造血功能型、辐射带动型、股份合作型五种产业对接方式。为推动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38名县级干部每人包扶一个贫困村,以上率下,靠前指导。统筹谋划,采取支部推动、党员带动、人才驱动、结对联动“四动模式”,确保扶贫脱贫推动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员干部就服务到哪里。全县形成了力量向扶贫聚焦、资源向扶贫聚集、水平在扶贫中体现的鲜明导向。“第一书记+产业”,不仅是一种“扶贫模式”,更是一种“发展模式”,不仅让群众脱了贫,更让群众走上了发展富裕的道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