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桃花映红幸福笑脸 游客畅游万亩桃林

2018-04-09 13:53:00 来源: 临沂日报 作者: 张圣虎 李朋
play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月6日,2018临沂蒙阴旧寨桃花季拉开了帷幕,数万名游客畅游万亩桃林,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蒙阴和桃的历史渊源大约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建于唐朝的桃墟镇就是因盛产桃而得名。目前,全县仅蜜桃面积就达65万亩,年产23亿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荣获“中国蜜桃之都”“中国桃乡”等称号。

  桃花、桃子是蒙阴独特的风景。每到春暖花开时节,该县数十万亩桃花竞相绽放,桃花自南部蒙山到北部岱崮次第开放,时间持续20天左右,随山势起伏绵延百里,远看如霞落大地、纱披山岗,蒙阴成为花的海洋。

  “我家去年大概有七八万元收入吧。”旧寨乡北楼村“杏山桃园”老板赵西孝掰着指头,细说桃花节给他家带来的巨大变化,“仅去年桃花节、采摘节以及蜜桃销售期间的农家乐营业收入就超过5万元。家里种了4亩桃树,桃子卖了2.8万多元。”

  随着赏花人一年比一年多,消费一年比一年高,农民们慢慢发现:一棵树“卖花”可能比“卖桃”更赚钱。赵西孝算了一笔账:一棵桃树一般能产桃子约50公斤,按市场价最多能卖300元左右;如果一棵树下摆一张桌子,接待10名游客,按最低人均消费30元计算,一天收入就接近300元,抵得上卖桃一年的收入。算明白了这笔账,村里一些农户大张旗鼓地欢迎城里人与桃花“亲密接触”。

  一路花香一路歌,桃花朵朵映红了村民的脸庞。蒙阴从2005年开始,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桃花节,在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同时,也催生出了现代农村的桃花经济。像赵西孝家这样的农家乐,蒙阴目前发展了1000多家,其中达到星级标准的农家乐有329家,平均每户农家乐每年收入近10万元,其中四分之三来自桃花,四分之一来自桃子。

  从卖桃子到卖桃花,既是农民的观念之变,也是他们从传统农民过渡为现代农民的转型之变,更是体现了蒙阴绿色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之变。目前,全县80%的山地丘陵种植了蜜桃,70%的果农收入来源于蜜桃,90%的村是蜜桃生产专业村,果农人均果品收入8900元。“蒙阴蜜桃”有早中晚熟品种230多个,色泽艳丽、果肉细腻、汁甜如蜜、个大味香,早在2008年就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商标“双认证”,品牌价值达到266.44亿元,稳居全国桃品牌第一位。蜜桃不仅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成为蒙阴县展示对外形象的特色新名片。

  “桃花节给蒙阴带来的实惠,主要落在旅游业上,节庆活动带来了人气财气。”蒙阴县旅发委主任张兆海说。2005年,蒙阴举办第一届桃花节时,当年游客仅为110万人次,旅游收入2.4亿元。然而,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现在,对蒙阴来讲,桃花节已不仅仅是踏青游玩,而是融旅游、经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是城市的一张名牌,是城市吸引力的一个品牌。”

  “要持久发展,就必须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张兆海说,首先,政府直接投资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其次,要求和引导本地农家乐业主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并积极引进外来较高档次的农家乐经营户;第三,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这些投入和改善终于让蒙阴的桃花更上一层楼,形成了一枝独秀的“桃花品牌”。

  “把一朵花的短期游做成四季游,把一棵树的果实做成‘一席盛宴’。”旧寨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祥勇介绍,依托旧寨是中国美丽田园的独特优势,目前正在筹建桃文化博物馆。

  蒙阴县已连续举办12届桃花节,以花为媒、以农兴旅、以旅助农,进一步打响了“美丽蒙阴桃花源诗意乡村游”旅游品牌,蜜桃产业链条也不断延伸,走出了一条旅游兴业、旅游富民的成功之路,全方位展现“崮秀天下,世外桃源”的独特魅力。目前注册的果品专业合作社达960余家,专业销售人员3.6万人,大中型储藏企业89家,年果品深加工能力20万吨。桃果、桃木、桃花、桃叶、桃胶等深加工领域,以及农资、包装等前后端配套,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饮一杯桃花醉,尝一块桃花糕,喝一碗桃胶羹,品一口桃花茶。”蒙阴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丽云说,蒙阴还将充分利用桃花品牌,以农商文旅催生系列地域特产,让经济之“果”结得更丰硕。

  (张圣虎 李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