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移风易俗让乡村生态“新”起来

2018-04-23 12:01:00 来源: 临沂日报 作者: 张圣虎 郑敏
play
" />

  连日来,临沂市蒙阴县委宣传部四位副部长带队的调研小分队深入到全县12个乡镇街区基层一线调研移风易俗工作。

  “扎纸、送盘缠必须叫停,但是大破孝有难度,磕头跪拜一下子改成鞠躬不现实,需要慢慢改。”“公墓建设长远看是好事,只要村‘两委’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就没问题。”4月12日,蒙阴县经济开发区店子村村委办公室里,十几位村民讨论得热火朝天,第四调研小分队工作人员王后余认真地把大家的意见记录下来,他的笔记本上满满地记了十几页。

  当前,蒙阴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精神,按照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大调研的部署,决定对开展移风易俗、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进行深入调研,研究提出文化振兴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的具体措施。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的呼声、更具可行性,县委宣传部派出移风易俗调研组兵分4路到村中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

  在移风易俗调研过程中,调研小分队通过采取集中座谈、进村入户交流等形式,重点围绕农民文明素质提升、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运转情况及农村红白事办理标准、补助办法等方面内容,向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在调研过程中,干部群众就丧事简办标准、红白理事会成员补助、公益性公墓建设等事项提出具体意见建议近百条。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尚红霞介绍,调研发现,现在农村中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出现经济发展而道德滑坡的现象。因此,乡风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才能够让乡村生态“新”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农村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蒙阴县积极引导群众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喜事节办、厚养薄葬,杜绝铺张浪费,摒弃婚丧陋习,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全县党员干部全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印发《移风易俗七字歌》宣传画12万张,创作推广了《移风易俗七字歌》健身广场舞,每年在腊月初一、六月初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检查,祭路祭车陋习基本消除。

  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后一公里”。蒙阴县以此为突破口,摒弃旧俗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常路镇常路社区在公益性公墓配套建起了悼念厅,丧葬集中办理,取消了以前的搭灵堂、泼汤、路祭等旧习俗,实行戴白花黑纱、默哀、鞠躬等新礼仪,树立了殡葬新风。过去一个丧事花费最少也下不来1万元;现在新丧规的实行,整个过程1天内完成,花费五六千元左右,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

  蒙阴县在公墓建设中,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与景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护林防火相结合,体现了生态特色。目前,全县30%的行政村完成了公益性公墓规划,已建成26处。旧寨乡北楼村的公墓充分利用山上的石墙、石坝原生态,依山错落而建,花草绿地点缀,绿林桃园掩映,环境典雅优美。

  红白理事会是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最前沿力量,也是破除旧俗陋习的“金钥匙”。蒙阴县积极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规范红白事操办标准,实现了村村全覆盖。统一设计制作模板,将理事会人员名单、联系方式、红白事简办标准、工作章程等内容公示上墙,方便群众监督。为全县2800多名红白理事会成员免费制作发放印有“红白理事会”字样工作服,提高了群众知晓率。

  立足减轻农民负担这个根本,蒙阴县大力开展婚庆悬挂中国结、树红旗彩旗推广活动,用新风尚取代贴红纸陋习,引领婚庆文明。同时,各村都成立了孝老敬老理事会,对70岁以上老人建档立卡,组织农村子女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督促自觉履行赡养义务,形成了孝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如今,蒙阴县移风易俗已蔚然成风,乡风民风也变得越来越美。

  张圣虎 郑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