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归昌科学决策 凝心聚力精准扶贫见成效

2018-03-28 11:16:00 来源: 临沂日报 作者: 周宝云
play
" />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全力打造农业大乡、工业强乡,推动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截至2017年底,该乡2635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传导压力,担起产业扶贫主责。该乡狠抓工作落实,把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纳入该乡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在扶贫工作中积极推进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共同作用,打造符合乡情的“政府主导、市场能动、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新模式。以开展“一进二访三联”活动为契机,联点县级领导、县直单位及其结对干部,加强对帮扶村的指导,帮助制订扶贫规划,指导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并为帮扶村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通过发布专项奖励、政策优惠等信息,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人才在知识、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用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去年,该乡道西村在临沂姜湖贡米米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成立了华羽农机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产业。同时,该乡联合本地的特色团企,与临沂姜湖贡米有限公司联手,在全乡精准扶贫户的范围内搭桥,无偿提供技术管理、技术支持、就业岗位、销路扶持以及良种、化肥等,实现农户脱贫与合作社共赢。

  夯实基础,筑牢产业扶贫根基。该乡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井、田、林、路综合开发、配套治理,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先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76家,流转土地6000余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218户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依托“雨露计划”和各合作社现有技术力量,邀请农业专家对贫困群众开展技术指导,先后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11期,受众1220人次,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内生“造血”功能。

  产业铺路,扶贫攻坚增添动力。为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岗位,该乡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先后引进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中小企业6家,初步形成了江镇时装、姜湖米业、优斯比电子、华兴新型墙材、捷翎运动用品、益民草制品、归昌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园、琦轩服饰等八大产业体系,建立12个产业扶贫基地、6个扶贫车间,带动入股分红贫困户435户。同时,该乡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归昌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园,投资6000万元打造归昌有机循环农业示范精品工程,建起高科技一体化肉食鸡养殖大棚24个,年出栏商品鸡500万只,同时建起饲料粮生产基地3000亩、有机蔬菜基地500亩,安置员工150人,其中优先安置贫困户劳动力50余人,真正实现了“一人稳定就业,全家如期脱贫”的目标。

  为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回收再利用,归昌乡通过整合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0万元购买打捆机55台。通过秸秆打捆回收,保证了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杜绝了因秸秆随意燃烧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恶性循环,同时也使贫困户获得了相应的收益;利用专项扶贫资金80万元发展大棚基地项目,由关庙村郯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24亩,建设6个冬暖式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每个大棚租金约为1.2万元,6个大棚租金约为7.2万元,将其中收益的70%用于贫困户分红,剩余的30%用于下年的土地流转费用,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可增收190元。道西村还利用帮扶专项资金20万元,建起绿保草制品厂,安置12名贫困家庭成员就近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取租金2万元,其中80%用于贫困户分红,20%用于村集体公共事业费用支出。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农村整体脱贫是实施精准扶贫惠民工程的关键,基于此,归昌乡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水、电、路、房、农网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目前,该乡共整合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硬化村级道路20.2公里,疏通沟渠17.2公里,铺设农田输水主管道11公里,实施贫困户危旧房改造63户、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处、村文化大院2个、村级信息平台6处。

  一个又一个项目,一项又一项民生工程,实现了归昌乡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逐步改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临沂日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禚艳华 李静良 信学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