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第一书记”扎根乡村谋产业增收

2017-04-06 09:36:00 来源: 临沂日报 作者: 麻杰 赵万庆
play
" />

  乍暖还寒时,走进沂南县双堠镇的省农业厅第一书记帮扶村,产业扶贫的热浪扑面而来。在双堠村,54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郁郁葱葱;在五彩庄,大棚樱桃已是青果满枝丰收在望;在东河村,一片片桃园、茶园、蔬菜园映入眼帘;在汪家庄,年加工500吨大蒜加工厂即将投产。

  2016年,这4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200元增长到123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830元提高到5420元,贫困人口发生率由46%下降到0.5%,一举实现整体脱贫。

  “在发展扶贫产业中,我们着力实施动能转换,四轮联动,高昂产业龙头,让贫困户背靠大树好乘凉,登上大船好出海。”驻双堠村第一书记范荣豪介绍。

  龙头带动,引领扶贫产业崛起

  双堠村具有优良的生态条件,第一书记工作队引进了拥有技术优势的寿光市得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得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到有28个高效蔬菜大棚、1个占地1200平方米连栋温室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并带动了附近7个省级贫困村发展各类大棚380多个,种植户年增收3万元,55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脱贫。

  在驻汪家庄村第一书记宫晓光联系下,临沂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青田食品有限公司在该村投资建设年加工能力500吨的大蒜加工厂,同时建立120亩的大蒜种植示范基地,并与村里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这个项目可培养、带动村民发展大蒜产业,还可以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厂务工。”青田公司总经理黄立刚对大蒜产业扶贫很有信心。

  除龙头企业外,农业厅第一书记还着力培育各种形式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个村成立了8个合作社。

  科技驱动,助力扶贫产业升级

  在五彩庄国家级樱桃标准园,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梨小食心虫等绿色控害技术,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益。东南峪大组科技带头户刘军良赞不绝口:“一亩地放上33根小丝丝就把虫子除了,不仅省工省力,而且樱桃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农药的投入却减少了。”

  五彩庄村第一书记杨久涛是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的高级农艺师,他帮助双堠镇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杀虫灯、粘虫版等物理杀虫技术,比常年减少农药使用量20多吨,有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第一书记积极协调下,由省农科院、山东农大等专家主讲的培训班共举办了16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200人次。樱桃好吃不再难栽,蔬菜管理更加科学。

  品牌促动,提升扶贫产业价值

  每年五六月是五彩庄最热闹的时间。“来我们村采摘樱桃的太多了,临沂的、济南的,也有外省的。外面农贸市场上卖每斤10元的时候,我们这儿能卖到每斤20元。”凤凰崖大组长魏光明说起卖樱桃的场景十分兴奋。

  种植大樱桃的地方不少,为什么这里格外受青睐?“我们村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双堠樱桃’的主产区,建设了国家级的大樱桃标准园。品牌真就是钱啊!”五彩庄村党支部书记薛克富说。

  磊石沟村土壤适合种地瓜,为做大做强地瓜产业,第一书记刘迎增帮助村里注册了“磊石沟”牌商标。目前,磊石沟村地瓜产业达1000亩,每亩产量4000多公斤,销售渠道已拓展到济南、淄博、潍坊等地,价格也有了大幅提高。

  政策推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沂南县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率先完成了确权颁证。东河村第一书记王式龙告诉笔者,确权后村民吃了定心丸,全村顺利流转土地300亩建成了现代农业生态园,农民以地入股,可实现大幅增收。

  汪家庄扶贫蔬菜园区建设了70亩高效日光温室,除去省现代农业项目及扶贫资金外,还需要村民筹集资金39万元。这其中县里推出的无抵押、无担保、全额贴息的富民农户贷资金起到了托底作用。

  山东青田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富民生产贷贴息贷款260万,大大缓解了公司流动资金不足的压力。公司与5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协议,确保每亩收益达到4000元以上。

  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书记工作队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争取政策性资金项目,共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68个,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4400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扎实保障。

  麻杰 赵万庆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