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梁红国 欧瑞璋 见习记者 王雪 通讯员 袁鹏 程奕霖 临沂报道
一条条铺设沥青的小路将农田分割成整齐地片,东侧是即将丰收的3000亩富硒红薯,西侧是大片刚刚形成菜苔的西兰花,配备自动喷灌设施的农田里,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日常巡视。这里是沂南县界湖街道夏庄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在此设有农作物试验田,和当地政府、农民共同探索富硒农作物生产试验,开展新品育种和食品项目研发。
村居升级,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夏庄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涵盖枣林庄、金场村、史家窝等八个村庄,是近年来界湖街道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地理位置上紧靠沂南城区,围绕“城乡融合、产业发展、共同富裕”总体定位,突出工农互促、城乡融合,加快和美乡村片区、云田农业科创园、富硒农产品基地等项目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开启村民共富新篇章。
一片兴,整片富,市场主体崛起背后的长足发展体现在群众的“钱袋子”慢慢鼓起,项目落地带来的收益推动了村庄更新。夏庄片区大力推进辖区8个村庄整体打造提升,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等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特色保护型、原有社区提升型、更新改造型等多种村居改造模式,同步规划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养老、托幼、医疗、商贸、休闲等服务功能,提升居民幸福感。
以枣林庄为例,加入夏庄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后,流转土地1000亩,村民较以往每年可增加一万五到两万元的收入,经济提升之后,村庄建设也受益良多。界湖街道枣林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书勋表示:“现在我们村里环境打造得非常美,村风更好了,老百姓都很高兴,村干部增强了公信力,接下来我们还会对村内居住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产业融合,打造集体共富之路
农业是片区的主导产业,生产力进步和经济综合实力提升要求必须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根据现代农业的核心要求,夏庄片区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片区联合社,联合临沂云田农业,投资3亿元建设沂南云田农业科创园,配备现代化加工车间、智能立体冷库、综合服务楼,为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组培育种等提供服务和保障,打造“产供销研”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已有青果食品、农丰食品、雪润食品等8家“鸿雁”“归雁”企业报名入驻,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2000万元,新增就业800多人。
界湖街道借助校地共建,发展跨界科研,成功跨入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进行的3000亩富硒红薯试验,实现产量提高10%,网上销售价格提高50%,效益明显。大众网记者现场了解到,经过界湖街道积极对接招引,目前,夏庄片区已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积极开展富硒农产品试验、鲜食毛豆基因育种和食品开发项目,并对农产品、预制菜等食品的精深加工技术进行研究,以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
片区抱团,发展潜力全方位提升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仅仅依靠单个村居、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通过把分散的村居资源、土地资源、人才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了片区化发展,产业化支撑,达到共富共赢的目标。”沂南县界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马永杰说,通过人才引进、资源重组,盘活村居发展动能,街道目前已流转土地4000亩,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0余万元,带动村民增收400余万元。
片区作为街道工作重心之一,现在的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扎根,科技创业园内一片生机,机遇不断呈现,也为群众人均收入和幸福感提升带来了有力保障。马永杰表示,下一步,界湖街道将继续按照“一心、一园、三区、四组团”的总体布局,依托云田农业科创园,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农业数字化、加工智能化、管理现代化上下功夫,全面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贡献。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