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全民惠葬”让百姓“逝有所安”

2018-04-23 09:24:00 来源: 临沂日报 作者: 张丽 高发学
play
" />

  暖风吹来,草木吐绿。在临沂沂水县沂城街道东跋山县级公墓,上百座墓穴整齐排列,白色墓碑大小均一,侧柏、小龙柏分植其中。3月25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几位臂缠黑纱、胸戴白花的群众,正在三鞠躬送别逝去的亲人。“俺73岁的老嫂子刚去世,现在不用修坟,不用纸扎,省了2万多块钱,老百姓都很‘认’。”67岁的沂城街道武家洼村老党员黄聚军告诉记者,他们告别了传统的“披麻戴孝、泼汤哭丧、焚烧纸扎”等陈旧陋习,用更文明的方式践行着“厚养薄葬”。

  而在四十里堡镇金銮福泽园公墓内,东边是1979年建设的老墓地,墓穴排列随意,杂草丛生;东北方向是1989年建成的劳动人民纪念堂,俗称“骨灰堂”,可安放125名逝者的骨灰,但当地群众认可度低,一直未投入使用;南边是去年刚建成的公墓林,坟墓排列整齐,墓前道路硬化,周围翠柏环绕。“这块墓地见证了殡葬改革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四十里堡镇党委书记武传亮介绍道。

  “老墓地占地面积21亩,每个墓穴占地40平方米左右,最大达到81平方米。”武传亮告诉记者,“而新的公墓每个墓穴3.33平方米,一座老坟头就能建设24套标准化公墓,安置48名逝者。现在新公墓已安置了57名逝者,迁入11名逝者。全镇共建有8处镇级公墓,4000套标准墓穴,满足了全镇逝者10年的安葬需求。”

  “我们拿出2000万元,就可为群众节省2亿元,政府用经济手段解决了群众想办而办不成的事,趟出了一条基层殡葬改革的有效路径。”沂水县委书记薛峰介绍,“殡葬改革不仅是经济账,更是笔宝贵的民生账、民心账。我们认真算好经济、土地、资源、安全、环境、祭祀等‘六笔账’,各项好处一目了然,让群众乐于接受。”

  殡葬改革是对几千年来陈规陋习的一场革命、一场挑战,群众支持与否直接关系到改革成效。“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我们以党员干部、企业家群体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带动身边群众,我们镇第一个进公墓的就是班子成员袁加强的母亲。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公墓布局、选址等方面听取群众意见,坚持疏堵结合,不搞一刀切,把党委政府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让群众自觉自愿地进公墓安葬逝者。”龙家圈街道党委书记刘洪达说,“自去年6月5日镇里建成公墓后,去世群众入公墓率达到100%。”

  据悉,自2017年5月10日起,沂水县实施了以“殡葬全免费”为主题,以公益性公墓建设为突破口的殡葬改革,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全部免除,由县乡财政承担,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

  截至目前,沂水县已有7600余户家庭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政策,其中,新进公益性公墓7200多人,自愿将旧坟迁入公益性公墓2300人。110处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实现了新逝人员100%进公益性公墓,开创了全国先河,形成了殡葬改革的“沂水样本”。

  临沂日报记者 张丽 高发学 通讯员 田宝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