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五胡乐女”带你认识胡琴

2020-05-13 08:59: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play
" />

  编者按:对于喜欢文艺的朋友们来说,高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云端”上网也能欣赏艺术作品,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可以在“云端”提高艺术审美力,享受艺术的滋养。

  “审美力,是一个人是核心竞争力”,近日来,新华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大剧院共同推出的【审美力·艺术微课堂】将为您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由艺术名家给为您奉上一堂堂妙趣横生的文艺欣赏课。

  提到胡琴,很多人都想到二胡,其实庞大的胡琴家族包含了很多成员。胡琴是中国所有拉弦乐器的统称,不同的胡琴有不同的表现力,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风俗、审美。

  胡琴演奏家姜克美,虽主修板胡,却系统学习了五种胡琴(京胡、板胡、二胡、高胡、中胡),1988年因举办五种胡琴演奏音乐会而名噪京城,并从此赢得“五胡乐女”的美誉。《审美力·艺术微课堂》第十六期,跟着姜克美老师来认识一下胡琴吧!

  胡琴的发音体系分为两大类:以二胡为主的皮膜发音体系、以板胡为代表的板面发音体系。

  刘天华、华彦钧是二胡艺术发展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刘天华是现代二胡艺术的奠基人,他在二胡的把位、定弦、记谱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同时,他还吸收借鉴西洋音乐的技法,为二胡创作了大量名曲,如《良宵》《月夜》《光明行》《病中吟》等,让二胡由民间艺术走上专业舞台。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被人称为“瞎子阿炳”。他创作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作品,他的音乐语言融合了柔美、凄苦、宁静、愤怒等多种情绪,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为20世纪的二胡作品开拓了语言。

  胡琴演奏家姜克美 资料图

  板胡流传在北方地区,是北方戏曲(如评剧、河南豫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陕西秦腔等)的主奏乐器。板胡的琴筒是由椰子壳制作的,音色清脆明亮、高亢,就像北方人泼辣、豪爽的性格。

  京胡以竹子为材料,虽然身材小巧,但声音十分洪亮、具有穿透力,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具有浓郁的“京味”。

  俗话说“三年笛子十年箫,小小胡琴拉断腰”。胡琴的学习有很高的难度,尤其入门非常难。首先,二胡是没有品的弦乐器,音准很难把握。二胡的运弓也很有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拉出“杀鸡声”,十米外听到都能起鸡皮疙瘩。所以,如果想要学习胡琴,就踏踏实实打好基本功吧。

  往期回顾

  第十五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小提琴为什么这么贵?

  第十四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张继钢告诉你创作舞蹈《千手观音》总共分几步?

  第十三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从“反弹琵琶”到“十面埋伏”,吴蛮带你走进琵琶的世界

  第十二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随张维良走近笛箫的世界

  第十一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芭蕾舞剧《睡美人》的故事

  第十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猫和老鼠》中耳熟能详的钢琴曲

  第九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钢琴家的童年是怎样的?

  第八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如何优雅地欣赏合唱?

  第七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讲述他和大提琴的故事

  第六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孔雀舞》的故乡——水一样的傣族

  第五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当筝遇上诗,更惹人儿心沉醉

  第四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昆曲,戏曲百花园中的“空谷幽兰”

  第三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小提琴家吕思清给琴童们的一些话

  第二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跟王亚彬学习中国古典舞

  第一期:审美力·艺术微课堂丨胡文阁讲“梅派”到底美在哪?

  出品:新华网文化频道、国家大剧院

  策划:袁思陶

  统筹:邢贺扬

  编辑:常宁、谭雪莉、伊媛、邢贺扬、刘兰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立铭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