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话团圆

2021-09-20 10:07:01 来源: 中国日报中文网 作者: 中国日报中文网
play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两宋之后。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时间是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称“团圆节”,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中秋节是一个喜庆丰收的节日。“春因繁花而美丽,秋因收获而充实”,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祭祀土地神,拜谢土地神的庇护,称为“秋报”。月明风清,民间很多地方要在这一天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庆祝丰收的活动。各地至今还遗留着“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中秋节是一个唯美浪漫的节日。有关中秋的传说很多,自古就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在中秋之夜不仅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而且将中秋之夜点缀得浪漫、温馨,更加迷人。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传说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里讲一个唐玄宗的故事,传说唐玄宗曾经梦游月宫,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见到身穿霓裳的仙女翩翩起舞,此情此景令玄宗如痴如醉,醒来后依然念念不忘。后来他回忆梦中所闻作出《霓裳羽衣曲》,并令杨贵妃编排舞蹈在宫中表演,成为唐朝歌舞中集大成之作。这些传说故事,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古往今来,人们常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中秋节是一个清净感恩的节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秋最美是感恩!给父母一声问候,给亲友一个微信,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培养,感恩党和人民的关怀。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感恩一切帮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爱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才懂得努力工作,才会真正拥有快乐与幸福。

中秋节是一个寄托思念的节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尽情抒发自己情怀,留下许多不朽的诗句!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说“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白居易说“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此情绵绵,尽是相思。月亮最美,美不过阖家团圆;月亮最高,高不过亲人思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思念,传递给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生活充实、生命欢愉,没有烦恼、滋润绵长、永远幸福!

中秋节是一个幸福团圆的节日。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中国人历来把团圆看得弥足珍贵。中秋节是一个飘逸亲情的节日,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亨受团圆。家人相聚,尝尝月饼,品品香茶,体验天伦之乐。“明月在心头,快乐长久存”,月圆人团圆,中秋节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魅力。

中秋节是一个憧憬美好的节日。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欣赏与品味今日月饼之美,期待与憧憬祖国的明天更美丽。月饼大外观像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腕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糖,里面放些芝麻、青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唯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一家人幸福团聚、品尝美食,欢声笑语、喜逐颜开,不仅享受当下的愉悦生活,更是亲人们畅谈未来、担当使命、相互激励、勇敢前行、坚毅坚持、创新超越,憧憬美好的激情生活,共同绘就出更美的蓝图。

“明月关山长相望,天下何处不中秋”。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月亮的圆,月饼的圆,以及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团圆,团圆,是中秋永远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民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中秋佳节,共享全家团聚之乐,这便是最大的幸福。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深深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最真心的祝福!借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词祝福大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初审编辑:王汉宇

责任编辑:孙贵坤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