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华网厦门1月8日电(记者 薛枫) 我国旅游业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8日,在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无论从国家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我国旅游业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动优质旅游的必要性、深刻内涵和发展路径。
“优质旅游是更加安全的旅游、更加文明的旅游、更加便利的旅游、更加快乐的旅游。进而言之,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李金早表示,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是落实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优质旅游的内涵包括:
1.优质旅游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旅游供给体系进一步优化,“吃、厕、住、行、游、购、娱”“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旅游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向供需平衡不断转变。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以厕所为代表的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有效落实,文明旅游、理性旅游成为自觉。一句话,优质旅游是安心、放心、贴心、开心、舒心的旅游。
2.优质旅游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旅游。“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改变旅游业对资源开发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依靠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人才创新,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跨越。协调成为内生特点,从旅游发展全局出发,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城乡旅游、东中西部旅游协调发展。绿色成为普遍形态,从消费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从供给端强化绿色开发与节能减排,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旅游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对内对外旅游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引入最好实践经验和有效竞争,与世界旅游强国的差距明显缩小。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游客更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百业添效益、政府增税收,形成旅游业共建共享新格局。
3.优质旅游是能够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产品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旅游。加快推动从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由粗放型向比较集约型跨越。旅游产品结构极大优化,以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海陆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丰富,体育游、文化游、康养游、研学游等融合产品层出不穷,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旅游并重转变。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旅游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创新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今天的旅游发展,量已经积累到一定阶段,质的问题则更为尖锐、更为突出,无论是游客消费需求还是产业发展需要,都必然要向质的提升转变。”李金早说,纵观美国、法国、西班牙等旅游强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发展规律。我国旅游业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绝不能简单地继续追求发展增速,只有转向依靠“质量”“品质”“服务”发展的新路,推进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