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恒源热力集团:志愿润泽文明之花 筑就温暖大爱恒源

2024-05-23 11:06: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宋旭 葛瑞旭
play

  大众网记者 宋旭 通讯员 葛瑞旭 临沂报道

  近年来,临沂恒源热力集团把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常态、从常态到精准”的华丽蝶变,奏响了“奉献、关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时代强音。

  打造特色化项目 让活动“暖”起来

  充分挖掘供热资源,依托6支郭明义爱心团队恒源热力集团分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起25支志愿服务队,打造独具沂蒙供热特色的文明志愿服务品牌。

  推出一批供热创新项目。开展“热力大集”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将“供热服务营业厅”搬进社区,主动把供热缴费、报停复热、入户维修预约、用热知识宣传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群众办理便民业务超2000余次,让志愿服务升级为“流动服务站”。

  精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一月一主题”特色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创新“2+10+N”志愿服务模式(即2个志愿服务联动月,10个重大节日主题志愿服务行动,N次志愿服务活动),聚焦爱心志愿服务和供热便民服务两大主题,全力打造“供热服务直通车”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志愿服务与供热工作互促互融,使之成为恒源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金名片”。

  打造一个文明实践“大本营”。开展“访民问暖”“冬病夏治”活动,利用供热服务网格中心优势,让所有供热网格员就地转化为志愿者“敲门”送服务,到用户家中收集并解决诉求,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特殊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构建“人在格中走、情在格中建、事在格中办”服务模式,做到供暖业务、志愿服务“就近能办、简单速办、少跑易办”。

  探索多样化服务 让模式“新”起来

  精准对接市民需求,盘活供热社区资源,探索“共建式”“点单式”“互动式”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探索“共建式”服务。拓展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的思路导向和实践路径,多方联动共建开展供热志愿服务活动,对防诈骗、防溺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宣传,实现志愿服务“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织就在家门口的服务网。

  探索“点单式”服务。推行“群众吹哨、党员志愿者报到”的“党建+志愿服务”模式,“联动式”管理求实效,“平台式”管理抓示范,“定向式”服务解难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供热志愿服务30余次,直接服务群众超4000余人,筑起志愿服务“红色磁场”。

  探索“体验式”服务。以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为广大职工参与城市管理提供平台。组织志愿者参加文明城市创建、文明交通劝导、环境卫生整治、文化下乡慰问等各类志愿服务20余场次,提升志愿者荣誉感。

  突出实践性力量 让服务“热”起来

  健全机制建设,建设群众“记得牢、用得上、出效果”的志愿服务队伍,着力打造“强服务、勇创新、乐奉献”三位一体示范性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恒源志愿服务效能。

  建强服务队伍。赓续红色血脉,自一九八七年建厂初期,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街头开展便民服务到现在不断为志愿服务注入新的精神动力,充分挖掘广大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践行“一团火”的忠诚为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奋斗精神,“一颗钉”的刻苦钻研精神,“一块砖”的爱岗敬业精神,“一片叶”的无私奉献精神,按照“七有、四到位”标准,积极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规范化、特色化、多元化建设。

  增强服务自觉。开展党建带团建、带工建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党员和团员成为志愿服务表率,通过“99公益日”“捐赠造血干细胞”“公益献血”“慈心一日捐”等活动为民服务;积极参加驻村第一书记、“双报到”等工作,以“党建红”带动“志愿红”,展现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传承力量,形成了以“暖”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

  加强典型引领。“五个一”学雷锋志愿服务经验做法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全国道德模范、“当代雷锋”郭明义现场调研、高度评价,并在全国工会系统广泛推广。“供热直通车”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市“四个最美”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沂蒙 临沂有爱”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等,2人获“全国献血金奖”,1人获市直优秀青年志愿者。不断发挥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掀起志愿服务热潮。

  现如今,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已经融入恒源人的血脉,群众在哪里,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恒源“志愿红”。恒源热力集团将积极学习《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准确把握《意见》要求,以此作为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落脚点。以规划+保障,变“阶段热度”为“常态长效”。积极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经验做法,以“365+”工作模式,实现“季季有特色,全年有影响”,推动志愿服务不断档,惠民服务360度无死角。以整合+联动,变“分散用力”为“拢指成拳”。把志愿服务活动按照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的思路,从源头开始,对志愿者每半年开展一次专业化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党员干部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排头兵”和“领航员”,主动融入社区服务、文化建设、助残济困等各个方面,年度志愿服务时长不低于20小时。以漫灌+滴灌,变“无的放矢”为“靶向发力”。全力推动供热志愿服务走深走实,在“供热直通车”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打造“心连心”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让供热工作更加“知民心、聚民心、贴民心”,让志愿服务更加“走心、暖心、知心”,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恒源志愿服务矩阵,力争让志愿服务在网格中,在单元中,在居民家中落实。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