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8点锁定央视!探寻银雀山汉简里的中华故事

2024-05-26 15:39:00 来源: 央视一套 作者: 黄润秋
play

  “简”述历史 ,“牍”懂中华。5月26日晚8点,央视综合频道(CCTV-1)《简牍探中华》聚焦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武、孙膑是不是同一个人?1972年,失传一千七百多年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同时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揭开了历史上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千古之谜,证实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书。5月26日20:00档,《简牍探中华》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打开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宝库,从银雀山汉简的字里行间一探中国古代兵学文化。

  《太公兵法》是“兵学教科书” 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书

  银雀山汉简共计四千九百多枚,以《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古代兵书为主,是中国先秦时期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这些穿越千年的古代兵学智慧,能够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本期《简牍探中华》将探源中国传统兵学文化,全景式解读《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部兵书中蕴含的深邃智慧,生动还原出一个文韬武略、英雄辈出的先秦时代。

  中国传统兵学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兵法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兵书则是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史籍记载最早的两部兵书《军志》《军政》诞生于西周时期。《六韬》又名《太公兵法》,书中收录了“兵家鼻祖”姜太公辅佐文王、武王推行德政,推翻商朝统治过程中的用兵之道,是历代兵学的必读之物。

  节目访谈将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渭水求贤”引入,阐述姜太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等论述在内的仁政思想。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这一思想在兵学发展的过程中也始终有迹可循。银雀山汉简中《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同时出土,不仅化解了孙武、孙膑“其人有无,其书真伪”的千古论争,也让我们看到其中的传承。节目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介绍:“《孙膑兵法》中的‘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充满辩证思维,与《孙子兵法》中善战、重战、慎战的思想一脉相承。”

  在生生不息的历史演进中,中国传统兵学文化不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吴九龙所说:“这些兵书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军事著作,如今在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同时我们又为其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孙膑兵法》简本字帖+英文版重磅发行 兼具学术性、科普性与艺术性

  除了大量兵书,银雀山汉墓中还出土两件底部刻有隶书“司马”二字的漆耳杯,专家据此推测“司马”或为墓主人的姓氏。结合这一考古发现,《简牍探中华》在实景戏剧部分艺术创作出银雀山汉简主人“司马韬”这一形象。届时,这位热衷兵法之道的贤士将携手奉旨整理兵书的军政“杨仆”穿梭于历史长河,用对话的形式展现《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孙武、孙膑等历史人物也将悉数登场。

  兵法是中国古代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千年军事斗争谋略智慧的结晶,读好、用好银雀山汉简里的兵学思想,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军事文化。值得期待的是,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馆长彭梅将在《简牍探中华》节目中发布《孙膑兵法》简本字帖+英文版。该版本分上、下两册,上册采用古文、白话文、英文对照的形式,展现竹简本《孙膑兵法》内容;下册为竹简摹本和字帖,全书兼具学术性、科普性与艺术性。据彭馆长介绍,《银雀山 孙膑兵法》日文、韩文等多国语言版本也将陆续推出,不同语言读者将得以领略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凡魅力。

  5月26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00档,跟随《简牍探中华》见证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璀璨辉煌!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