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临沂市非遗进景区暨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王羲之故居举行

2024-06-08 16:2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宋旭 高丽
play

  大众网记者 宋旭 通讯员 高丽 临沂报道

  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临沂市非遗进景区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启动仪式在王羲之故居洗砚池畔举行。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岳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魏强,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主任薛俊堂,临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崔静,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作伸,兰山区文旅局副局长、兰山文旅中心主任李龙,临沂国控市政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鸣等参加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全市2024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总结暨文旅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由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临沂文化集团、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办,兰山区文化馆协办。启动仪式结束后,演出了吕剧《小姑贤》、豫剧《银环上山》、山东琴书《李玉齐买梨》、山东快书《王老法教子》、古典舞《公子向北走》、川剧变脸等文艺节目。 三十余个非遗项目参加非遗市集展演展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琳琅满目的非遗展览、多样生动的传统技艺、目不暇接的非遗美食。通过展览展示、制作交易、非遗论坛、技能竞赛、现场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在看非遗、吃非遗、穿非遗、用非遗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源泉、人类智慧的宝藏、民族精神的财富、古今联通的桥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65项、市级501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45人、市级267人;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省级教育实践基地6个,省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基地1个。2023年,临沂市新增省级非遗传承人23名,市级非遗项目170个。费县手绣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琅琊古墨等4个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郯城县非遗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获文旅部非遗司发文推广;《郯城县“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郯城县成功创建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兰山区“游书圣故里 品琅琊古韵”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被评为省级非遗旅游特色线路;临沭柳编传承人张志全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鲁南五大调传承人柏文泰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模范传承人;郯城县打造传统工艺产业集群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入选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出临沂市非遗工作者扎实进取的精神风貌,为临沂的文旅事业增添了鲜亮的一笔。

  王羲之故居风景秀丽、文化深厚,是临沂的城市名片,是著名的文化遗产、重要的旅游资源,更是展示琅琊悠久历史文化和临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近年来,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与临沂文旅集团、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能,连续三年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临沂市非遗进景区暨非遗购物节活动,逐渐形成一个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非遗购物节”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通过销售、展示宣传等手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搭建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非遗保护成果为人民共享。

  非遗进景区有利于促进非遗的活态保护和传承,同时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非遗进景区不仅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还通过旅游的流动性特点,使非遗产品能够广泛传播和弘扬。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是端午节。本次非遗进景区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在王羲之故居院内连续举办三天。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