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积极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2017-02-08 18:00:00 来源: 临沂日报 作者: 王永超
play
" />

  本报讯 (记者 王永超)作为全国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近年来,我市围绕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坚持建章立制,构建水污染防治大格局。大力推行“河长”制,全市10公里以上河道1035条,分别由市、县、乡三级班子成员任河长或河段长。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全市171个乡镇全部成立环保办公室,399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专职环保主任,实现环保工作真正意义的“末端治理”。

  坚持源头治污,建立流域综合治污体系。全市累计投资150亿元,在完成78个国家淮河流域治污规划内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建了1122项流域治理工程。投资11.5亿元,实施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涑河、青龙河、陷泥河、柳青河、沂河、祊河6条河流综合整治。

  推广再生水循环,建立高效合理的水节约体系。25家重点企业配套建设再生水回用设施,鼓励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城”,在支流、干流建设橡胶坝、闸坝等17座截蓄工程,截蓄河水再生利用,每年可实现截蓄再生水1.5亿立方米,提高流域水环境生态水平。

  坚持湿地建设,打造健康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实行“千亩湿地”工程全覆盖,12条重点出境河流全部配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实施“生态河道”工程,维护重点河流基本生态。

  打造流域综合体,构筑清洁优美的水环境体系。所有县区均按照“点源——— 污水处理厂——— 湿地——— 河流”的流域整体模式进行递进式水污染防治,建设“治用保”综合体22个。

  实行全防全控,夯实水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开展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实施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充分发挥“智慧环保”管理平台作用,严防企业超标。建设企业风险点位、生产车间、总排污口3层防范工程,实行下游汇水河道、支流、干流多级闸控,严防污水失控。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