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市大联手共赢淮海 临沂又添发展新动能

2018-12-12 09:14:00 来源: 大众网-沂蒙晚报 作者: 王泓钧 付茜
play
" />

  继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之后,12月8日至9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徐州召开。会上,淮海经济区4省(江苏、山东、河南、安徽)10市(淮北、菏泽、济宁、临沂、连云港、商丘、宿迁、宿州、徐州、枣庄)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通过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宣言》。协议包括5方面共16条内容。

  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在座谈会交流发言时说,这次座谈会全面拉开了一场高质量发展的“新淮海战役”序幕。

  关键词 协同发展座谈会

  建立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制度。主要任务是审议、研究和决定关系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点工作,对达成的合作共识签订年度合作协议。座谈会于每年11月份召开,由区域内各城市轮流承办,轮值周期为一年。第一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由徐州承办,从第二年开始轮值顺序按字母排序,依次为淮北、菏泽、济宁、临沂、连云港、商丘、宿迁、宿州、徐州、枣庄。成立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

  建立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协商会议制度。主要任务是协调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研究确定的重大事项,筹备协同发展座谈会,确定提交会议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需要通过会议讨论解决的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等。建立重点专题领域合作机制,深化区域合作研究。

   

  4省10市协同发展

  关键词 区域内交通同城化

  加快区域内交通同城化建设,同步实施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梳理区域内城市间断头路和等级标准不一致道路,坚持同步实施、同标准建设,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提高联通通道通行效率,逐步取消区域内国省道公路收费站。不断拓展到徐州观音机场、临沂沭埠岭机场直达班车,方便区域内航空旅客出行。

  协同推进规划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编制建设项目库,开展连淮高速公路扩建,尽快启动临沂—滕州、临沂—东海、徐州—临沂、郓鄄等高速公路,临沂—新沂等高速铁路,合肥—新沂—青岛、淮北—宿州—蚌埠、淮北—商丘—菏泽城际铁路,连云港—临沂货运铁路等重点项目前期规划申报审批工作。

  加强长期规划和项目储备。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立足于淮海经济区整体发展,做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项目储备。协同争取枣庄—临沂等城际铁路,连云港—临沂等高速铁路,临沭—连云港等铁路和新长铁路扩能改造。

  关键词 产业链深度融合

  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瞄准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大力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分工合作。充分挖掘区域科教资源优势,突破行政区划局限,构建泛区域、跨学科、强关联、高强度的协同创新网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关键词 环保合作机制

  加快完善环保合作机制。合作共建跨区域环境保护机制,重点聚焦标准衔接、科技攻关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强日常环保合作。加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跨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环境污染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和环评会商、联合执法等联防联控机制,共保区域环境安全。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实现区域内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益平衡。

  关键词 高校发展共同体

  加强区域教育合作交流。以产教融合为重点,推动高校建立区域产学研联动机制,组建淮海经济区高校发展共同体。整合实训基地等资源,遴选一批通用型专业实训基地,面向区域内所有职业学校开放。试点职业院校跨区域招生,定期举行骨干教师业务技能提升培训,探索开展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依托“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平台,共建中小学课改实验基地,定期举办区域校长高峰论坛、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等。实施中小学对口交流和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计划,创建区域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关键词 就诊、旅游一卡通

  推动区域医疗保障共建共享。全方位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区域布局合理、综合型与特色专科型相结合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预约挂号、远程专家会诊等互联互通。加快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患者就诊“一卡通”。

  加快区域文化旅游体育事业融合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通互动,打造统一标志、地域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品牌。研究制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建立区域文化产业共同市场。结合区域旅游特色,合作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淮海旅游”品牌。实施区域旅游联合营销,建立区域旅游信息共享平台,深化区域媒体合作联播,轮回开展市场推介活动。共同发行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推动区域旅游同城化。

  专家解读

  10市协同发展大有可为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平台载体共建共享”、“组建淮海经济区高校发展共同体”,提出了坚持高质、高端、高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方向,以“产业同兴、利益共享”为原则,积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临沂大学教授朱建成认为,产业链在10个城市间的协同融合,这无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因为淮海经济区内产业链的互补性很强,各个地市产业链的合作空间很大。如何利用各个城市的产业链优势,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开展协作,未来空间很大。像临沂的机械、冶金、食品、化工、建材、医药、木业、纺织服装等8大传统产业,和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文化创意、精品旅游、农业“新六产”、医养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城市之间都需要协同发展。

  “10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为产业链更好地优化配置和互相联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而且产业链的融合通过政府的战略规划,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政策通过这种协同机制,使资源、人才、技术,包括产业的战略布局都能够在各城市之间优化配置和合作,对于下一步10个城市之间的产业链的互补和延伸,为产业在各城之间的合理配置,彼此之间的融合,城市间的协同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朱建成说。

  针对协议中提出的“加强区域教育合作交流”,朱建成表示:“我市高校较少,可利用其他城市的高校资源比如徐州,来解决临沂科研领域中需要协同攻关的课题,使高校资源在各城间优化配置。协同机制平台打破了行政壁垒,实现了教育资源在各城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包括中小学教育信息交流、师资培训、职业院校学生的培训和就业等,都可以协同合作。无论产业链、教育还是其他方面,协同发展将大有可为。”

  新闻延伸

  搞活跨区域生态建设 沂沭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亟需建立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宣言》指出,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合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根据《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包括推进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合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加快完善环保合作机制几个方面合作。

  对于深入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沂沭泗河生态走廊建设,强化城市水污染防治协作,协同推进区域水体治理,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市两型办副主任周洪波介绍,与我市在这方面探索不谋而合。我市将提出《关于建立沂沭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调研报告》。

  周洪波介绍,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国家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我市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几年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探索,但作为我市两大主要河流的沂沭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措施,比较典型的有新安江、九洲江、东江等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周洪波说。

  沂河、沭河是我市的两大河流,也是山东省内的两条主要水系。两条河流在我市流域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近千万,几乎覆盖我市所有县区。两条河流年地表水量30多亿立方米,向江苏省多年平均分配水量6亿多立方米,供苏北400多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可谓临沂人民的母亲河,苏北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沂沭河流域生态,就是保证鲁南苏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在现有市域内河流流域、大气等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已建立,但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尚未建立。我们应在现有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尝试与下游地区构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将建立起更立体、有效的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周洪波建议,我市应该抓住国家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的机遇,依靠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契机,争取把沂沭河流域纳入国家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

  据悉,《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统筹上中下游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带。

  沂蒙晚报记者 王泓钧 付茜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