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丰服装城林志青公沛爱:夫妻白手起家住洋房

2020-12-22 16:58:2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元迪 李凤廷
play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元迪 通讯员 李凤廷 临沂报道

  林志青是土生土长的临沂人,经人介绍认识了同在一个工厂上班的公沛爱,两个人走到了一起。结婚总得有个住处,林志青算了下,按照他一个月24元的工资再干上几年也还是盖不起婚房。于是,到了1986年,林志青就辞职做起了生意,“赚钱盖房娶媳妇”这个简单朴实想法,是他当初做生意的初衷。说干就干,他通过朋友在银行贷了3000元,开始进货做生意。那个年代的进货不像现在,一个电话,或者网上发单,转款,就能送货上门。“每一次进货都能‘扒层皮’。”林志青回想起来说。

  那时候交通不便利,去常熟进货,要先到徐州倒一次车。先不说车上有多简陋,拥挤,买了票,没有座,睡在车座底下都是常事。好不容易去一次,林志青就想多进一些货,进来的货都是手里能提的提,肩上能扛的扛。通常都是两个大包,用围巾系在一起搭在肩上,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两只手里也都提着货,远远地看着,整个人就像一个移动着的货架子。这都不算什么,难的是有时候进了货却找不到回临沂的车。那时候临沂进货的商户不多,不成规模,能一起成行的更不多。所以,往往是货进全了,车却发走了,就只能在路上拦车。

  就这样,林志青一个月也有了三四百元的收入,比起当初上班时二十几元,他很知足。一年下来,还上了贷款,生意也风生水起。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媳妇在第二年就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有了孩子就多了一份责任,林志青和公沛爱在西郊杨树林里的大花布地摊,也从刚开始的干3天,休2天,到后来干4天,休1天,再到后来的每天都出摊。生意越来越红火,林志青去外地进货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意和孩子就只能交给妻子公沛爱照顾和料理。

  起初公沛爱也是个在工厂上班,但是为了家庭,为了支持丈夫的生意,她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成为打理生意的一把好手。在西郊做过生意的知道,在“杨树林”里那些年,没有仓库,货没有地方存放,早上6点拉去出摊,晚上直到市场没有人了才收摊,卖不完的货,就要用地排车拉回家。

  公沛爱说,那时候卖的最火的就是牛仔裤,但是拉着最沉的也是牛仔裤。一车牛仔裤几十箱,就有八九百斤重。当时的水田路还没有修,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再加上车上东西重,有时候拉着地排车掌握不好平衡就会翻车。

  那时候孩子还小,又没人照看,平时她就把孩子放在一个小箱子里,跟货一起放在地排车上,早上拉到摊上去边看孩子边卖货,晚上再把孩子装在箱子里跟货一起拉回家。日复一日,孩子就这么一天天地长大了。白天跟着妈妈出摊,中午还能吃两个香喷喷的大包子。而公沛爱和丈夫,吃的却是的从家里带来的饭。

  林志青和公沛爱一直在说,是市场的不断发展,才有了他们的今天。从杨树林的大花布地摊,到水泥台子的大棚底,再到有暖气、有空调的丰国际服装城,一路走来,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如今的他们也已经拥有一个几百平米的男装专卖店,生意越来越红火。“我和老公白手起家,像小燕衔泥一样,一点一点地积累,现在洋房也住上了,孩子们也长大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很知足。”公沛爱说。

  林志青和公沛爱夫妇本是临沂西郊白手起家创业故事里很平凡普通的一对,也是很多在华丰市场创业者的缩影,他们白手起家,吃苦耐劳,跟随市场发展,一步步发展壮大,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