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年艺术家需要更宽厚的人文土壤

2020-12-12 18:01:00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play
" />

  1日晚,原创大师剧《熊佛西》正式首演。作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和拓荒者,熊佛西毕生戏剧教育事业最辉煌的阶段就是在上海。从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一路走来的上海戏剧学院,给了熊佛西一方精彩的人生舞台,而他也为这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至今仍然受用的戏剧教育遗产。 “熊佛西和朱端钧,是上戏人心中的两座丰碑。”导演熊源伟说,当二位先生昨夜在舞台上“重逢”,“全体上戏人的心灵在共振”。

  为迎接上海戏剧学院75周年华诞,除大师剧首演之外,佛西书院成立仪式、熊佛西主题展等一系列精彩校庆活动,讲述着这座中国著名艺术高等院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75年的历史中,这里诞生了诸多个 “第一”:第一个电影百花奖女主角奖祝希娟、第一个在百老汇中担纲男一号的中国演员王洛勇、第一个参与奥运开幕式烟火礼花设计的设计师蔡国强,以及焦晃、胡庆树、奚美娟、王扶林、胡伟民、毛卫宁、胡歌等活跃在中国各个文艺领域的专业人才。作为中国话剧诞生地,上海也是全国影视、戏剧创作桥头堡,1945年诞生于此的上海戏剧学院,被誉为 “艺术家的摇篮”,从中走出了一批批德艺双馨的导演、编剧、演员和艺术工作者,不断为中国银幕和舞台塑造经典。它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汲取了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上戏在获得这座城市滋养的同时,也将继续为上海以及国家艺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必须看到,近年来专业艺术院校在艺术观念、培养理念上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 “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化,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可能让人才培养的通道变得狭窄。要让学生自然而然发展真正的兴趣,必须要有宽厚的人文土壤打底。”上戏院长黄昌勇说。因而,近几年上戏在招生改革中提高了文化课考试成绩,以唤起学生对文化素养的重视。而上戏的这一做法,与日前举行的世界戏剧院校校长论坛上,多位世界知名院校负责人的看法颇有共鸣。

  西奥表演艺术学院院长戴维·雪利指出:戏剧学院塑造了想象、自我的表现、共情的技艺,表演艺术可以提供让每个人找到自信的基础。专业的艺术院校不仅仅培养和训练这些有艺术修养的年轻人,还持续打造可以在舞台上绽放光芒的年轻人,“当全世界都在面临共同的挑战时,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去思考一下,如何使用不同的才华,为社区、为世界作出一些贡献”。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学院院长海伦娜·高特则进一步指出,全球如何从新冠疫情挑战当中恢复过来是个难题,文化、艺术领域亦无可幸免。疫情之下“教”与“学”的问题,以及面对疫情带来的社会压力,艺术院校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是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振彬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