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郑家相邸脱贫“密码”:缘何成莒南县首批摘帽脱贫村

2018-01-22 17:1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play
" />

   

  美丽乡村,郑家相邸

  大众网临沂1月19日讯记者 林鹏)位于莒南县坊前镇的郑家相邸村,是省定贫困村,有贫困户46户91人。2016年3月,临沂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派驻第一书记朱孟才和陈淑津到村任职,承担起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重任。任职第一年,该村成为全县首批摘帽脱贫村,第二年贫困户年均收入达到4000元,如期全面脱贫。不到两年时间,究竟有啥秘诀,使郑家相邸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大众网记者来到郑家相邸村,探寻郑家相邸村脱贫致富的“密码”。

  村干部说,他们是办实事的第一书记

  大棚、休憩广场、沿河观光长廊……如今,走在郑家相邸村,一股美丽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诉说着第一书记带领下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九龙湾田园综合体项目

  “俺们村的第一书记,绝对是办实事的第一书记!说实话,大家都没想到村里会争取那么多的项目,发生那么大的变化!”1月18日,在郑家相邸村村委大院里,村党支部书记郑成铜面对大众网记者,嗓门提高了八度,打开了话匣子。

  郑成铜担任郑家相邸村党支部书记14年了,其间,经历过很多帮扶的干部,虽然也为村里带来了一些资金和项目。但是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村里整体面貌没有多大改观。

  因此,当第一书记刚到村任职时,郑成铜没抱多大希望。“没指望第一书记能让村里发生多大变化,给协调点项目和资金,支持下村里的发展事业就行。”郑成铜和村里班子成员抱着这样的想法。

  可第一书记却用自己的行动,不断给村里带来惊喜。“2016年,第一书记来到村里以后,就住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了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郑成铜说,明显和以前的帮扶路子不一样,开始对第一书记产生信任。

  即使如此,郑成铜也没觉得有啥了不起。“做样子谁不会啊?真正把村里棘手的事办好,才让人佩服呢!”郑成铜想。

  村里修建的龙王河引水灌溉工程,彻底让郑成铜服气了。“村里一直想把龙王河的水引来灌溉菜地,可因为缺少资金、需要协调其他村等原因,虽然列好了工作计划,但是一直没有实施。”郑家相邸村上下,都把这事当成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大棚种植,为村里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火力

  为了解决村里菜地灌溉问题,第一书记多次组织开会讨论,了解症结、积极协调,想办法解决。经过努力,源源不断的龙王河水被引到村里。

  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被解决了,村里上下都竖大拇指,为接下来村里各个项目的落地开了好头。2016年5月份,村里利用第一书记经费30万元发展了高效、绿色果桑扶贫产业项目,占地120亩。先采摘桑葚果实再养蚕,实现果品和蚕茧的双收入。“我们在走访时得知,桑树种植在郑家相邸村已有多年历史,成为村里的重要产业,且村民们种植意愿高。”第一书记朱孟才告诉大众网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桑树也到了品种改良之时。为此,第一书记带队,去五莲县、莒县等地考察,并与县里协商,决定发展果桑种植。

  

  文化广场,颇有现代范儿

  后来,村里又投资300万元发展葡萄大棚、高温大棚、雪桃套种……投资兴建自来水、修路、架电、修桥、改厕、户户通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和致富项目,使村民们看到了郑家相邸村的未来和希望。

  老党员说,他们是接地气的第一书记

  朱孟才坚定地认为,只有带领村两委干部从群众最期盼、最关注、最困难的事情抓起,才最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在老党员郑成山看来,第一书记很“接地气”。“因为村里经常开党员会,我们常见面。平时在村里碰到了,也热情地打招呼,咨询俺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了解村里的发展计划。有时候也拉家常,是个接地气的第一书记。”郑成山说,第一书记实在、坦诚,说“庄稼人”话。

  71岁的郑成山,是有着将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第一书记刚到村任职,他心里也犯嘀咕:到底能不能办事啊?可看到村里一个个项目落地,郑成山信服了。“特别是引水灌溉工程,真是把俺装到心里去了。”

  

  郑家相邸村的电商中心,方便了村民生活,也促进了产业发展

  说起以前,郑成山掰着手指头唠叨起来。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水表不准。村里原来只有两台变压器,随着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经常跳闸。没有水泥路,每逢下雨,道路泥泞不堪。常常黑灯瞎火,夜间没法出行。

  郑成山说,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从群众最期盼、最关注、最困难的事情抓起,协调资金400多万元,实施了通自来水、修路、架电、修桥、改厕、户户通等8项民生工程,先后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就医难等问题。新修村内道路5公里,农田水泥路3.2公里,修建漫水桥3座,新增变压器5台。安装太阳能路灯133盏。投资52万元对2处危险塘坝进行了加固维修,新增灌溉农田面积200亩。争取资金600多万元,将村内的臭水沟改造为2公里长的休闲观光走廊。新建成九龙湾电商中心也已经投入使用,在促进村里产业发展的同时,方便了百姓生活。

  

  扶贫车间,为村民们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便利

  此外,为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郑家相邸村借助临沂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直接出资的10万元,将老村委大院建成建设扶贫车间,加工劳保手套,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在扶贫车间,66岁的杜贵云一天能挣几十块钱。“我关节增生,干不了重活,偶然干点活,也得坐着。加工手套适合我这样的身体,车间距离我家很近,一天能挣点钱,挺好的。”

  眼前的变化,让郑成山欣喜不已。“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村现在白天景色迷人,晚上灯光璀璨。”郑成山充满豪气的说。

  村民说,他们让俺知道啥是第一书记

  朱孟才说,抓项目促增收,是第一书记的核心工作。村里把600亩荒滩改良为农田,并发展了葡萄、果桑养蚕、百合、雪桃等特色产业,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鸟瞰图,描绘着郑家相邸村的未来

  除了果桑种植,2016年11月,郑家相邸村利用河滩荒地改良后的土地,投资60万元发展了20个葡萄大棚,因销售好村民承包意愿强,第二年又发展了40个葡萄大棚。2017年3月,发展了扶贫产业项目雪桃、百合。因雪桃前2年不挂果,套种了食用百合。2017年5、6月份,百合花盛开时,引来无数游客观赏。花店经理纷纷前来洽谈业务,每支花最低收购2-3元。为提高产品效益,村里制作了健康饮品——百合花茶,实现效益翻倍。此外,还发展了15亩莲藕、40亩石榴以及3个高标准高温草莓大棚。为保障产业项目的高效管理和绿色有机,投资20多万元,从山上将山泉水引到田间地头,自动化绿色灌溉、施肥。

  村民郑成栋承包了葡萄大棚。“就是修修剪剪、浇浇水,除了花点时间,并不是很累。”郑成栋说,种植葡萄第一年不挂果,套种西瓜挣了3000多元钱。如今大棚葡萄长势很好,日子更有奔头了。

  看到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郑成忠感慨:以前不知道啥是第一书记,看到眼前的一切,这下懂了!

  截止目前,驻村第一书记已累计协调资金1629万元,单位直接出62万元。郑成铜笑着说,郑家相邸村正走在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上。

  村里赞誉满满,可第一书记却感觉仍不满足,倍感时间紧迫。“我们必须赶在任职结束前,把村里工作进一步抓好,加快打造田园综合体!”朱孟才说,目前村里正在实施推进游客餐饮休闲体验区建设项目,打造集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