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省级示范就业扶贫车间“炼成”记

2018-01-15 16:1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翟潘华
play
" />

  

  省级示范就业扶贫车间

  大众网临沂1月15日讯记者 林鹏 通讯员 翟潘华)在平邑县流峪镇三岭村自然田埂上,矗立着一栋崭新的蓝顶厂房,厂房门口悬挂着一块由省人社厅颁发的金黄色牌匾:“省级示范就业扶贫车间”几个字格外醒目。这里,是临沂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宋祥雷、薛文博给该村新建的扶贫车间。

  车间主要生产儿童玩具。车间一角,玩具配件在贫困户张桂爱灵巧的手里跳跃。不大工夫,各式各色的玩具便组装成型。这样的玩具,她一天能组装一到两箱。每箱收入36元,她一天最高收入能达到70多元。“在这里干活,既不耽误农活,还能接送孩子上学,每个月都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我对象打工挣钱,我们的生活会好起来的,今年就能还上前年盖房子欠下的债。”她说,每天到车间组装玩具,已经成为了他们一家脱贫致富的希望。

  贫困的三岭村缺的是就业岗位

  三岭村位于美丽的唐村湖畔,属库区移民村,风景优美、空气新鲜,但也是附近有名的贫困落后村。2016年,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发现村内40岁以上妇女较多,她们诉求最多的,就是能找个既不耽误照顾家和干农活、又能挣钱补贴家用的生计。

  张桂爱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收入不高。2个孩子正在上学,还有公婆需要照顾。家里2亩地每年的收入不到1万元,一家6口过得很艰难。“我也想跟着对象打工多挣点钱,可这一家老小咋办?”她说。

  三岭村80岁的老汉张贵芝,因为年老失去劳动力,老伴有高血压、白内障,家里的顶梁柱儿子也病倒了,现在仅够自己生活所需。儿子生病后,整个家庭就像塌了一样,两个女儿出嫁外地,一家三口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全靠低保和女儿接济。他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农活干不了、打工没人要,不穷还能怎么办?”

  三岭村的贫困户中,70%至80%具备劳动能力,或者是具备部分劳动能力,想通过自己双手劳动挣钱,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宜、不能外出的大有人在,虽然都有土地,但是由于地少,都是丘陵地,也基本没有多少收入,每年就种一季,其余时间闲在家无事可做。

  第一书记宋祥雷说,很多贫困户没技术、出去找不到活干,有的因为年龄大或身体残疾企业不招,还有的上有老、下有小,不宜外出打工。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只是欠缺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安装机器

  建成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经过前期考察调研,两位第一书记和局领导汇报,经过研究同意,通过各种关系、各种信息寻找适合本村村情实际的致富项目。2个多月的苦苦搜寻,发现大棚种植、中国结制作、草帽加工和玩具制作比较符合要求,经过带领党员和群众代表参观学习考察,四议两公开程序,决定建设玩具加工厂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当时选中玩具加工,是看到了这个项目能带动较多的人就业,在加工过程中没有污染,可以在自己家加工然后送到车间销售,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宋祥雷说,一台注塑机一天生产的玩具配件够20到30人组装,加上2个操作机器,2个送货装货,1个管理人员,就业人数能达到35人。上3条生产线,就业人数能达到100多人。

  

  村民在组装玩具

  确定了项目,说干就干。争取资金、选地址、建厂房、买机器,买原料,搞生产,没有技术请技术人员讲授,没有销售市场就四处找市场。

  回忆起建扶贫车间过程,宋祥雷很感慨。“当时建扶贫车间难度很大,车间建完想买机器时,由于钱不够,停了一段时间。通过熟人,才明白可以买二手的,但是二手的买什么样的,用哪些原料……啥也不懂。要是搞不出来,怎么向村民交代呢?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老家和父母聊天时,得知儿时的邻居曾经干过这个项目。于是我去找他帮忙,请他来我的宿舍里住了1个多月,每天手把手教我们,天又冷,每次晚饭都是10点多吃饭。直到教会了我们如何购买机器、购买原料、生产、销售。”

  经过5个月的筹建,2016年11月13日,扶贫车间正式运营,村内大批的贫困户获得了到车间打工挣钱的机会。加上前期带领村民发展莲藕种植和与金锣合作养殖生猪,三岭村贫困群众“真实地摸到了脱贫的大门”,第一书记也“找到了扶贫的路子”。

  家门口打工有了致富的希望

  张桂爱和张贵芝都是“扶贫车间”的第一批受益者。从运行开始,张桂爱就到“扶贫车间”就业,先是从事一些简单的玩具组装,慢慢的开始组装复杂的玩具,现在每月能挣1500多元。

  “有了这个车间,我在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还能照顾两个孩子,这个办法真好。”张桂爱说,在她打工的车间里,每天都有几十个村民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互相谈笑。

   

  喜领工资

  张贵芝的感受另有不同。他行动不便,不能到车间干活,但是车间负责人把玩具部件拉倒他家里,一家三口在家组装,组装好了再由车间负责人负责回收,一样挣到钱。现在每月也能达到1000多元,年底还能存上部分钱。“自己能挣钱了,成了有用的人了。”老人唏嘘不已。

  车间就建在村里,村民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到扶贫车间干活。谈及就业地点,宋祥雷说“不限制”。“村民干不完,可以拿回家接着干,第二天再送回车间,也可以直接在家里干,送到车间交货就可以。”今年81岁个高加娥老人说,“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这里干点小活,和老姐们说话,一个月能挣500多,能舒筋骨挺好。”

  宋祥雷说“扶贫先扶志”,这种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贫困群众的主题作用,让贫困户唱主角,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摘掉贫困帽子,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在几个扶贫项目的支持下,截止2016年底,三岭村107户189人全部脱贫。

  没有想到的意外收获

  “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有心得”,三岭村的扶贫车间,一年来产值投资120余万元,产值已经达到500多万元。带动100多人就业,人均增收5000多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好几个村的村民就业增收。尤其是县农工办、扶贫办派驻临涧镇碌碌泉村第一书记,装修了几间房,来拿玩具部件组装,建成了扶贫车间,带动了20多人就业,得到了县扶贫办的肯定。

  由于车间的成功运营,引起了领导的关注与重视,临沂市县领导多次到扶贫车间检查指导扶贫工作,经过层层上报筛选,2017年12月份,三岭村扶贫车间获得了“省级示范就业扶贫车间”的称号。

  “扶贫车间的成功运营,既解决了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薄弱问题,又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难的问题,更激活了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拓展了贫困户的脱贫渠道。”三岭村第一书记宋祥雷介绍,任职工作马上就结束了,第一书记将做好车间的运营和产权的归属工作,让省级示范车间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