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临沂有位真正“不走”的第一书记季大勇,他就是剧中第一书记刘世成的原型之一。
2014年,临沂市住建局派季大勇到平邑县仲村镇兴合村任职第一书记。他到农村后自觉做沂蒙精神传承者、践行者,将“当一天第一书记,做一生第一书记”作为铿锵誓言,让任职村父老乡亲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任职结束前夕,党员群众自发摁红手印真心挽留他。由此,他成为一名撤身不撤心、“不走”的第一书记。
2018年,他听从组织安排,又背上行囊,来到缔造了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的九间棚村任职第一书记。面对热播的《遍地书香》这部电视剧,季大勇表示,比较真实,接地气,很亲切。很多场景,他和临沂的第一书记们都是亲自经历过的,很温暖。
说到温暖,季大勇又做了进一步解释——是老百姓对他们工作认可的温暖。从最开始不认可,到老百姓从内心接受,甚至任期到期后不让走、联名按手印挽留的不舍,让人感到欣慰、感动和温暖。
这部剧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对第一书记形象的生动塑造和真实演绎,也让季大勇内心充满敬佩。
拍摄期间,季大勇曾经多次参与过关于第一书记工作的一些探讨。“既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还得让老百姓的思想认识同步提高,视野更开阔一些。”季大勇说,对于这种无形的精神建设,需要第一书记“扶上马,送一程”。物质帮扶只是其中一部分,精神建设也非常重要。《遍地书香》从小点切入,意义深远。可以说剧情融合了他和临沂第一书记们的所作所为,而他作为原型,只是有幸代表了临沂第一书记这个群体。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季大勇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剧中人物身上不时可见季大勇的影子: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发放物资的同时,再配上两本书,组建秧歌队、建设文化广场,播放红色电影、播放养殖专题片,老百姓也是从最开始不看,到现在准点去看。工作中,老百姓需要什么,季大勇就去送什么,可谓有求必应。学生用的词典,妇女需要的烹饪书、绣花书……在季大勇任职的村里都能看得到。
季大勇一直履行“驻一村帮多村”的职责,已经先后帮扶了20余个村。他认为,第一书记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村的第一书记,而是一个品牌、一个工作队,代表着派驻工作组的形象,尽可能地做到有求必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老百姓成为亲戚。
他希望所有的村都成为幸福村、明星村,所有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也希望更多第一书记与父老乡亲结下更深厚的感情、都做“不走”的第一书记,都做扶贫、扶志、扶心的第一书记,建立长期的帮扶,也期望第一书记驻村都成为“沂蒙高地”“齐鲁样板”。
临报融媒记者吴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