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郑可馨 临沂报道
临沂市巾帼建功标兵徐海霞,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煎饼霞”。坚持传统又敢于创新,徐海霞用一双巧手把普普通通的煎饼做成了五颜六色的煎饼花,惊艳亮相北京“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登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让低调朴素的煎饼产业成为了美丽经济、甜蜜事业。
自强不息 创业自煎饼开始
徐海霞从小聆听着沂蒙六姐妹的故事、吃着妈妈烙的粗粮煎饼长大,和许多的沂蒙人一样,对煎饼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2006年,从绣品厂下岗的徐海霞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焦虑。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缘了煎饼加工。一盘鏊子、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门面房,是徐海霞创业初始的全部“家当”。实在临沂人,徐海霞做事情都要对得起她的良心。为了保证煎饼的口感,她骑着自行车逛遍了城里大大小小的原料供应点,把好原料质量第一关,“这个小徐又傻又较真”是原料供应商们对徐海霞的评价。
随着“常路煎饼”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徐海霞便注册了“常路大嫂”煎饼品牌,先后研发了粮食和果蔬两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煎饼产品,特别是具有蒙阴特色的“黄桃煎饼”,凭借它独特的口感,受到了顾客们的一致好评。许多桃农也闻讯纷纷把蜜桃送到了徐海霞的厂子中的煎饼加工点。能够为桃农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徐海霞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和自豪。
勇于创新 煎饼开出致富花
2019年某天,一位顾客看到店里紫红的火龙果煎饼、黄澄澄的黄桃煎饼、绿油油的蔬菜煎饼时,惊叹道“你这煎饼五颜六色,简直像花一样美!”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徐海霞灵机一闪,“我要将漂亮的花和不起眼的煎饼画上等号做出产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把煎饼做成花,真正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煎饼废了一张又一张、一摞又一摞,始终做不出想要的效果。琢磨、尝试、纠结,从一片花瓣到整朵花,经过了几千次的努力后,徐海霞终于做出了第一朵“玫瑰花”,但家人看了却直摇头。“较劲儿”的她,只要认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于是去花市看花,对着一朵月季花发上半天呆,连她的丈夫见状都摇头无可奈何。
终于,不断尝试三个多月、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后,薄如蝉翼的煎饼,能食用还能观赏,产品附加值增加几十倍的煎饼花终于成功。2022年9月,徐海霞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再次获得媒体好评,煎饼花收获了众多的“粉丝”。
2022年9月25日,徐海霞将要带上煎饼花从山东到北京参加“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徐海霞深刻认识到这是为沂蒙老区人民争光的事,能让有着红色传承的沂蒙煎饼以崭新的面目再次让大家认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展品做好。
短短两天,时间紧、任务急、要求高,面对困难,徐海霞和她的团队日夜奋战,方案做了一个又一个,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决定用代表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花篮来进京参展。花篮里每一个制作动作都寄托沂蒙人的美好祝福、每一朵煎饼花都融入了沂蒙老区人民的创新精神。
煎饼花花篮如期踏上进京之路。“盛世花开”花篮在“主题成就”展上大放异彩,引起轰动,来自沂蒙山的“煎饼花”让国人和世界看到了一位沂蒙妇女的创新精神,大家纷纷为徐海霞竖起大拇指。
踔厉奋发 致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煎饼花进京展让徐海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回顾她的创业创新路,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煎饼加工厂也被授予“沂蒙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产品先后被山东省、临沂市妇联评选为“巾帼好品”“巾帼好产品”,增强了徐海霞继续发展的勇气和信心。一路走来,常路大嫂煎饼从不起眼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产品不仅卖到北京、上海,还出口到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年销售额逐年增加,小加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头雁。
徐海霞的故事,充分说明女性干事创业的闯劲不输给任何人,煎饼花的成功,也充分证明在创新的路上姐妹们大有可为,今天煎饼加工已经成为姐妹们致富路上的好帮手,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队伍,煎饼花更是变身“致富花”。徐海霞说:“今后我将携手更多的姐妹在致富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让我们的生活像花一样美。”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