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人物 临沂市文化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郑西溪
临沂市文化系统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一步加快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文化精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更加惠民。——郑西溪
大众网临沂5月22日讯(韩筱雨 诸葛祥途)推进五大工程 “基础文化设施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我们将把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重推进市直文化设施‘ 五大工程’建设。”郑西溪说。 市直文化设施“五大工程”为市图书馆、孙子兵法竹简大遗址保护工程、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艺术中心以及沂蒙精神纪念馆。 目前,图书馆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预计今年6月份进行内部装修,年底可建设成为全市的藏书中心、书目中心、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图书馆发展研究中心。孙子兵法竹简遗址保护工程建设,1月8日已经举行兵学博物馆开工奠基仪式,力争2010年初具规模。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艺术中心等被列为今年十大为民工程之一,3月20日,市博物馆新馆也已开工建设。 这“五大工程”,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总投资7.94亿元,预计2010年全部建设完成。“ 五大工程”建设将彻底改变临沂基础文化设施落后的现状,提升临沂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打造文化精品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文化传统。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发掘临沂优秀的文化资源,精心策划推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丰富临沂的艺术舞台。”郑西溪表示。 目前,临沂市正在着力打造室外版《蒙山沂水》,是在室内版的基础上创作的,室内版的《蒙山沂水》在2008年就被山东省确定为重点扶持打造的两部演艺精品之一。突出“孝文化”这一主题的柳琴戏《王祥卧鱼》也是临沂市的一项文化精品,在2007年“中国柳琴戏艺术周暨柳琴戏论坛”上获得13项大奖。 下一步,临沂市将继续打造《蒙山沂水》室外版,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在票务营销、项目运作等方面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临沂文化旅游结合,建设水上娱乐之城,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海内外游客提供精美绝伦的沂蒙印象,并将组织新编历史故事柳琴戏《王祥卧鱼》全国巡回演出。 力促文化惠民 文化惠民工程是政府重视民生、服务民众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 其中,乡镇文化站是最基层、最直接与广大群众打交道的文化工作单位,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临沂市将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 郑西溪说,2008年,全市180个乡镇(街道),有133个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文化站,达到73.9% ,超额完成2008年度的指标任务。 其中,河东区、郯城县、蒙阴县提前全部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任务。2009年,将全部完成剩余47个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任务。 此外,临沂市还将不断提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水平,2009年,“示范县”的基层规范化站点要达到总数的30% ,建成规范实用的公益网吧、视频剧场、网上图书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放映8万场;建设农家书屋1300个。 保护文化遗产 “临沂市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全面保护文化遗产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郑西溪表示。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临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不断加大馆藏文物保护力度,确保文物安全。 目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进行中,临沂市力争今年年底完成田野调查阶段任务,明年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完成普查全部工作。 此外,临沂市还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柳琴戏、郯马五大调等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琴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张金兰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费县等5个县、乡被评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另外,临沂市还先后举办了五届临沂市民间工艺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根之源”全市文化遗产图片展等展览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