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在沂蒙山腹地的丰山脚下,山东暖暖艾中药材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钢结构厂房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生产艾草养生制品。作为平邑县“乡村振兴合伙人”的示范典型,正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传统艾草焕发产业新活力。
公司采用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集体提供生产场地,农民提供生产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企业+集体+农户”的合伙人模式,与西峨庄等7个村庄签订定向种植协议,推广沂蒙山小叶艾标准化种植,并负责收购和加工销售。“我是2019年来到这个公司的,现在种植艾草每亩年收益增收1000多元,车间还提供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用外出打工,照顾孩子也方便了。”正在分拣艾绒的工人王大姐高兴地说。该企业带动了周边村132户,220人就业。
“原来受厂房、原材料种植等因素影响,我们公司运营成本较高,我们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我们顺利把生产厂房建立起来,并和附近村达成了合作协议,为我们提供原材料,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降低了运营成本。现在我们拥有多项国家专利,生产艾草相关产品3000种,与国内各大医院、国外中药公司广泛合作,产品远销海外。作为鸿雁人才,能为家乡的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感觉到无比自豪。”暖暖艾公司总经理李忆民介绍。目前,暖暖艾公司依托40亩艾制品生产基地,构建起集种植、研发、加工、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近年来丰阳镇持续加快现代农业步伐,立足特色农业定位,积极探索“镇企联合加土地托管”“村企联合加订单农业”等合伙模式,扶持农业企业来当地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和产业振兴。”丰阳镇人大主席李玉腾说道。
自推行“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以来,平邑县通过梳理合伙共富要素、凝聚合伙共富合力、强化合伙共富保障等方式,积极探索集体、企业、农民三方共赢共富模式,拓展合伙范围,培育了大批合伙人示范典型项目。
武台镇的“葡之梦”联合社吸纳11家合作社,服务会员3806人,葡萄种植面积一万余亩,形成了“一沟连八村,万亩葡萄园”的发展图景。实施“共性管理+个性定制”的运营模式,为社员提供“保姆式”服务,种植成本亩均降低400元,年收益亩均增加5000元。郑城镇的四合果蔬合作社以自身金银花种植基地与山东广药集团开展合作,由广药集团提供“三免两服务”(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提供农药、免费进行烘干)、仓储和信贷等服务,基地年产优质金银花药材2.2万斤,社员每年每户增加收入9000元以上。
平邑县聚焦信息共享,用好共富平台,理清需求清单、整合生产要素,实现共建、共享、共富,不断促进农业产业项目达成,绘就了一幅产业振兴新图景。(通讯员 张绍锋)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