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汽车>汽车资讯

自主品牌车企如何甩掉“三低”帽子

2013年08月13日 11:36 作者:王辉 来源:中国质量报
在8月2日举行的纪念中国汽车60周年——中国自主汽车发展论坛上,我国知名自主车企及业内专家详细分析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面临的困难与机遇。看清不足,以最快速度摆脱低端低质低价的帽子,成为目前众多自主品牌企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60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正在从大到强的道路上奔进。尽管自主品牌受到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双重挤压,人们依然看到了喜人成果和机遇。在8月2日举行的“纪念中国汽车60周年——中国自主汽车发展论坛”上,我国知名自主车企及业内专家详细分析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摆脱低端低质低价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在经历了2000~2008年平稳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09~2010年的高速提升阶段之后,2011年以来,随着政府刺激政策的退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进入了回调期。回调期内,三大长期因素明显制约着自主品牌的发展:一是当前外资品牌正在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在一个平台同时生产多款车型并实现零件共享,所显现的规模效应,使自主品牌以往的相对成本优势在下降。二是各地限购、拍牌、油价上涨、停车费用上涨等综合使用费用的提高,使得主打低价位的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下降。三是一二线城市市场消费需求正在升级,消费者普遍认为合资汽车更能反映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的消费观念也给自主品牌带来了巨大压力。

      不得不承认,目前一些客观因素,抑制着中国自主汽车的发展。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说,自主品牌的核心创新力不足,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差距。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连刚也表示,自主品牌底子薄,依靠自身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很难实现创新体系支撑;核心技术依然在模仿引进和消化吸收阶段;制度、标准、流程、人力等一系列基础管理能力比较匮乏。

      看清不足,以最快速度摆脱低端低质低价的帽子,成为目前众多自主品牌企业的当务之急。据了解,吉利汽车率先在业内提出战略转型,不再打价格战,不再追求价格最低,要转型为技术吉利、品质吉利,用高品质的产品去占领市场。比亚迪经过3年痛苦调整,正在倾全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实现二次腾飞。奇瑞汽车确定了第二阶段企业发展战略,以符合国际标准的正向开发流程体系造车,着力打造“体系竞争力”这一核心竞争优势。8月份奇瑞的转型产品陆续投放市场,7月26日发布了第一款转型车。奇瑞宣布,到2016年,转型产品将全部替换市场产品。

      迎来更好发展前景

      尽管自主品牌当前面临诸多发展困难,也要看到发展机遇。徐长明认为,只要抓住三大机遇,自主品牌还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一大机遇是,国内市场仍有10年以上的快速增长期。从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看,每个国家汽车市场自身的成长都有两个快速发展时期。在第一个高速增长期,千人汽车保有量会从千人5辆增长到千人20辆,可保持持续5年3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日本的第一阶段出现在1960年~1964年,韩国的第一阶段出现在1981年~1985年,我国的第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2001年~2008年,年均增长速度非常快。第二个快速增长期会维持10年左右,这一阶段千人汽车保有量将从千人20辆飙升至千人130辆。日本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1965年~1973年,韩国是1986年~1997年,我国的第二阶段大致从2009年到2023年,因此在今后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年均增长率还将保持在10%左右,这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遇。

      第二大机遇,汽车消费的区域市场呈现西移和下沉趋势,市场正往中、西部走,往二三线城市转移。最近几年时间 里,中部地区的市场份额由14.9%提升至18.3%,西部地区市场份额由18%提升至29%,而东部地区的市场份额从60%下降到52%。西移的同时,一线城市的比重从2007年的46.3%下降到2011年的37.6%,三线城市从22.7%上升到27.7%。相对于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力还不够,需要低价位的车,而自主品牌汽车恰恰具有价格优势。

      第三大机遇,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潜力巨大。金融危机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自主品牌的出口每年都翻倍增长。前几年的金融危机让出口受到影响,但是这两年在恢复。目前高速成长的市场主要是南美洲、亚洲国家、东亚转轨国家和非洲国家,这些国家的市场增长比较快,对自主品牌车有偏好,因此对自主品牌出口十分有利。阿尔及利亚、伊拉克、俄罗斯、伊朗等都是中国的出口大国,也是正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国对这些新兴市场去年的出口量都在增长,预计今后还将继续增长。

        链接: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3-08/13/content_166207.htm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张婷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