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最新播报

网曝儿童机票贵过打折成人票 专家:系霸王条款

2013年10月15日 11:10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一长假结束,旅行归来的一些民众埋怨说,出行订机票时发现儿童机票居然贵过了成人票。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儿童机票不随市价变动是一则霸王条款,这是不应该,且令人震惊的事情。

    网曝儿童机票贵过打折成人票专家:系霸王条款

      中新网10月15日电 (财经频道 黄艳艳)十一长假结束,旅行归来的一些民众埋怨说,出行订机票时发现儿童机票居然贵过了成人票。儿童占有的空间和重量都小,消耗资源不比大人高,小孩反而花更多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此,中新网财经频道就国内儿童票价格现状做了相关调查。

      儿童机票价格为成人票全价减半 订票平台儿童票贵过打折成人票

      新浪微博网友@宋明岷说,他在航班管家平台上订机票很便捷,不过儿童只能购买儿童票,大人的票3.4折才330,儿童票5折却要480,反而多花钱,即便燃油费半价。

      《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49号令》显示,“婴儿”指年龄不满两周岁的人。婴儿按适用成人票价的10%购买婴儿票,不提供座位;如需要单独占用座位时,应购买儿童票。“儿童”指年龄满两周岁但不满十二周岁的人。儿童按适用成人票价的50%购买儿童票,提供座位。其中 “儿童按适用成人票价的50%购买儿童票”这项规定中“成人票价”的具体含义,究竟是折后价还是标准定价,此项规定未作明确解释。

      为此,中新网财经频道拨打国内几大航空公司客服电话咨询后发现,目前国内的儿童飞机票是按全价成人机票的五折出售,不随市价变更。因此当遇到成人机票打折力度大,折扣低于5折时,就会出现儿童票价格高过成人票的情况。

      对于儿童票是否应该在成人打折基础上再进行半价打折的问题,海航工作人员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此项价格制定是根据国家民航总局的相关规定来制定的。

      航空公司推行“儿童可订低折扣成人票”优惠 网友实际操作有困难

      国内目前包括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航空公司都推出了“儿童与成人同等待遇”的优惠措施,即当成人机票折扣低于5折时,儿童可以跟着大人一起购买成人票,并在机场建设费和燃油费上做出一些优惠:不收机场建设费,燃油费减半。

      虽然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对儿童票出台了新规,但据中新网财经频道了解,目前仍然有相当多的网友因为网络平台购票限制、儿童身份证明和当地航空服务等操作问题造成订票困扰。网友@风雨的微笑 表示:“宣传说2009年9月1日海航、国航等航空公司打破儿童票不随行就市的陈规,允许儿童购买成人打折机票,同时按规定免收儿童旅客机场建设费,燃油附加费,按照成人旅客的50%收取。结果携程上还是只能按照五折出儿童票”。

      为此,中新网财经频道特地拨打携程旅行网的客服电话,客服表示,当成人机票打折力度大于五折时,儿童可以购买低折扣成人机票,标注“购票限制”的航班除外。中新网财经频道发现,该网站上约三分之一的航班标注有“购票限制”。至于为什么有些航空公司会有“购票限制”的规定,客服并未对此说明原因。

      专家:儿童应享受成人最终票价5折 霸王条款必须改革

      网民认为,即使不存在操作问题,航空公司目前允许的 “儿童与成人同等待遇”规定,也并非合理。

      新浪网友@开心的郎郎 说,替孙子预订机票,结果发现儿童票价格比成人票还贵。他表示,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航空公司执行此规定不知出于何考虑,认为儿童票应为在售成人折扣票价的5折才相对合理。

      即使儿童可以同成人一样享受到低于5折的优惠,这样算来,相当于儿童和成人花费了同样的机票钱,并没有任何的区别对待。除了价格偏高外,还有网民表示,飞机是否应该借鉴汽车的经验,配备可拆卸灵活的儿童座,充分保护孩子在气流颠簸时的安全。一些网民认为,航空公司的相关规定和做法没有使儿童得到应有的保护。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儿童机票不随市价变动是一则霸王条款,这是不应该,且令人震惊的事情。儿童票应该在成人票打折的基础上再乘以二分之一,是一个底线和常识问题。孩子占有的空间小、重量轻,所以他们消耗的航空资源不可能比大人高。他表示,霸王条款必须改革,鉴于负责审查格式条款的监管部门很少纠正霸王条款,建议立法者健全监管部门对格式合同的行政审查和纠偏机制,引入公众听证程序,积极发挥行政指导职责,敦促格式合同提供方见贤思齐。

      刘俊海表示,为防止霸王条款危害消费者权益,提升广大消费者在缔约活动中的话语权。经营者制订格式条款之前,应当在网站或新闻媒体上公示格式条款草案,并认真听取当地消费者协会和消费者的意见;不予采纳的,应以书面形式公开解释不予采纳的理由;经营者不作解释或解释理由不成立的,须采纳消费者协会和消费者的意见。(中新网财经频道)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张婷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