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钱沿热点

大学生网贷低门槛藏风险 专家:不良信用案底影响一生

2016年01月14日 10:23:00 作者:王楷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P2P信贷行业的风生水起,网络贷款公司悄悄走进校园,开始抢滩大学校园。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贷平台过分宣传和夸大分期产品、现金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信息“引鱼上钩”。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P2P信贷行业的风生水起,网络贷款公司悄悄走进校园,开始抢滩大学校园。在网络搜索“校园”“网贷”两个关键词,“校园贷款助您圆梦,专注大学生市场,1小时借款到账!”,“门槛低,额度高,最快1天到账!”等等,各种各样的关于“校园贷款”的广告信息,映入眼帘。

      记者点网页发现,很多“校园贷款”申请时,无需任何人担保,只需动一动手指,填写相关资料,就能体验一把“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幸福;更有甚者,只需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贷款上万元。

      “零利息”、“零首付”、“线上审核”、“最快3分钟到账”,和数年前信用卡“围攻”校园一样,不少大学生通过网贷分期贷款平台开启了他们的“信用人生”。不同的是,这一次“债主”不是银行,而是众多网贷公司。

      与此同时,这些看似“无门槛”的网贷平台,很容易让初次自理财务的大学生坠入资金“失控”的风险,大学生因进行高额网贷消费透支生活费、甚至违约被告上法庭的事件屡屡发生。面对看似“易得”的资金,“安全”与“风险”要如何权衡?

      和数年前信用卡“围攻”校园一样,不少大学生通过网络分期贷款平台开启了他们的“信用人生”。不同的是,这一次“债主”并不是银行,而是众多网贷公司。

      “零利息”“零首付”“线上审核”“最快3分钟到账”……在一些大学校园,网贷平台广告随处可见。发展校园代理、冠名赞助各类校园活动、注册赠送礼品……各家网贷分期平台为抢夺大学市场真是用尽了浑身解数。

      记者以寻求贷款学生的身份,拨通了某网贷平台湖北地区张姓负责人的电话,还来没来得及说明自己贷款的目的和用途,这位负责人就“细致周到”地帮记者想到了。

      该负责人表示,听记者说要用这笔金额,并没有做过贷款。当记者说要用5万时,估计应该是个“白户”。所谓“白户”就是没有做过贷款的客户。如果一下子用到5万的话,应该是用于创业方面。

      这位负责人介绍,5万元贷款一年的“服务费”是12%,也就是6千左右,再减去交给网贷平台的保证金,最后到手大约是4万元。这个过程只需要3、4天时间就可完成。

      记者询问,如果贷款的话,需要拿什么来作抵押?该负责人称,不需要任何抵押。只用贷款者真实的资料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学籍信息、学生证信息、室友信息、家庭信息等等,围绕学历做贷款。他们在网上操作,相当于是个中介平台。而且双方不需要见面,他会提前说好保证金是多少、月供是多少、利息是多少。经过贷款者的同意,操作下款,钱到银行卡里,他们给贷款者打点位就可以了。

      根据某网贷分期平台校园代理张立仁介绍,对于学生群体,网贷公司通常门槛较低,学生的学校、学历和家庭背景是主要审查内容,而对其借贷用途一般不作硬性规定和引导。

      借钱尽管“格外方便”。然而,网贷平台火热的背后却暗藏着风险。去年10月,湖北大学大二学生柳晨为了购买苹果6手机,申请网上贷款。随后,他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70多万元。讨债人到过他的寝室,也在教室外面盯过梢。他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跑回老家躲债。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贷平台过分宣传和夸大分期产品、现金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信息“引鱼上钩”。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小额贷款,特别是互联网信贷,确实把门槛降得特别低。和传统信贷不一样,你其他的信用情况、职业情况等在网络上都被抹掉了,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把线下信贷搬到线上去,并不能模糊法律界线,应该按照同样的标准,法律上的把口应该是一致性。

      “校园贷款”到底是像广告说的那样“提前圆梦”还是“风险透支”?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固定收入,而在网贷分期平台“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的生活费,最终还是需要家长埋单。况且,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个人信用留下不良“案底”得不偿失。

      朱巍认为,很多大学生被蒙骗去贷款,最后特别容易出现还不上款的情况。很多大学生认为这是民事纠纷,或者早晚有一天会还上。但实际上,我国正在步入信用社会,如果有一两次信用不良记录,你这一生包括找工作、以后向现实中的银行贷款,都会遭到特别大的阻碍。所以,信用权是比财产权还要高的一种特别值得保护和尊重的权利。(记者王楷)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张婷婷)
想随时随地获取更多临沂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关注临沂大众网(@lydzw)微博
或临沂大众网公众微信( linyidzw);新闻爆料请登录大众论坛临沂社区或拨打新闻热线0539-703777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