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红色文化同样辉煌灿烂

2014年10月20日 11:12:00 作者:摩罗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有那么一些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颇为排斥,对中国的社会现实更加看不顺眼。西方的那套概念,可能是在描述一只麻雀,中国则可能是个黄鹂,也可能是个乌鸦,也可能是个孔雀,甚至可能是大象或老虎。

      有那么一些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颇为排斥,对中国的社会现实更加看不顺眼。他们认为中国各方面情况都很糟,总想拽着中国跟着他们跑。拽不动了就天天预言中国马上要崩溃。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们已经预言了30多年,每一次预言都落空,但是他们仍在百折不挠地继续做这种不接地气的预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唐现象?原因之一是,这些人的文化资源和知识体系太单一了。近代百余年,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实践,大多数时期都是奉行全盘西化政策——只读西方书,只研究西方模式,只学习西方榜样。经过从幼儿园到博士毕业20多年的学习,西方的一套概念体系,主导着中国学子的大脑。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人,都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还有许多商人、官员,也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西方的那套概念,可能是在描述一只麻雀,中国则可能是个黄鹂,也可能是个乌鸦,也可能是个孔雀,甚至可能是大象或老虎。总之,中国的确不是那只麻雀,拿一份麻雀说明书来套中国,怎么都无法套上。企图用麻雀理论指导孔雀的发展,更是荒诞不经。眼看着这只孔雀昂首阔步,却没有一步踩在麻雀的脚印上,他们就着急起来,就预言孔雀一定要崩溃。尽管这预言已经被事实否定了几十次,他们还是这样锲而不舍地预言着。

      为了掩盖他们的失败,他们拼命强调这套舶来的麻雀理论是绝对真理,强调作为麻雀的西方社会是唯一正确的,中国作为一只孔雀本身就错了,就不该长成这样,更不该这么走路。于是他们站在西方立场,愤怒控诉中国作为一只孔雀的“罪行”。

      实际上孔雀自有孔雀的成长经历和发展逻辑,自有孔雀的文化理想和表达方式。只是在近代以来的失败悲情中,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资源,出现了完全错误的认知,并于1912年将它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后来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抗殖民侵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创造了同样辉煌灿烂的红色文化。可是在近来几十年的社会发展中,红色文化也不断遭遇边缘化甚至妖魔化。我们就这样反复抛弃本土文化,只剩下舶来的西方文化作为我们的立国之本。那些人受此误导,根本不懂得蹲下身子研究中国的社会现实,甚至不承认中国社会的合法性。他们天天啄食中国的孔雀肉,却天天唱着西方的麻雀歌。

      改变这种荒谬现象,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是从国家层面,要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国民教育的主要资源,传播给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让他们从小就学唱孔雀歌,从小就理解孔雀的道路和前途。二是个人层面,那些学了一肚子麻雀理论的国人,要面对中国是一只孔雀这个现实,要接受孔雀的崛起与腾飞,要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方面补补课,再也不要唱着麻雀歌诅咒孔雀的崩溃与灭亡。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