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年前井喷式增量到去年群雄逐鹿山城,再到今年随家居市场整体缩量竞争加剧,家居卖场在重庆主城的扩张步伐放缓,转而进入业界公认的调整期,即洗牌阶段。
家居卖场无论大小,都面临倍增的竞争压力以及优胜劣汰的危机。危机之中有风险更有机会,抓住机会或者转危为机,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成为家居卖场发展的正能量。
极速扩容导致体量过剩?
2010年至今,重庆主城家居卖场的发展明显加快。仅2010年一年,主城新开家居卖场逾10家,超过此前10年的总和,被业内视为“扩张元年”;去年美每家家居建材广场、聚信美家居世纪城个30万m2级卖场的开业,进一步加速主城家居卖场扩容。本刊统计,截至目前,主城分布的大小家居卖场超过30家,经营面积近200万m2。
如果按中国家具协会提供的行业标准1万平方米年销售1亿元计算,去年家具建材行业实现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也就是说有2000万m2的卖场面积就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目前国内家居卖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4000万m2,如果未来行业的走势不发生变化,就有50%的卖场面积属于过剩。
此前,“卖场过剩论”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出现,按中国家具协会提供的行业标准算,重庆主城目前的家居卖场需要200亿元的年销售总量才足以支撑,体量是否过剩?
调整提前看重市场机会
“任何行业都会经历稀缺、快速发展、饱合、优胜劣汰、正常需求的过程”,聚信美负责人认为,用饱和而非过剩来定义目前主城家居卖场的体量现状更为合适。
达到饱合后进入优胜劣汰阶段,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年家居市场缩量让这一阶段提前到来,甚至让一些卖场措手不及。其结果是转型和退市,以往业内少见的两种市场现象在今年同时出现,其中不乏体量超过10万m2的大卖场,也有不少实力较弱的卖场在竞争压力下苦苦挣扎。
但在希望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实力卖场看来,行业优胜劣汰的洗牌也产生市场机会,所谓强者更强,始于谁提前为竞争做好了准备,谁更有实力抵抗压力,谁能更早看到机会并有能力把握机会。建玛特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有在服务、营销、管理着三个方面做好了,不管市场怎么变化,都可以轻松应对。
稳中求变强化自身适应力
因此,在家居市场缩量的今年,家居卖场在稳定经营的同时以诸多积极表现作应对。
进一步凸显产品优势者如居然之家二郎店大举打造“红木大会堂”;红星美凯龙南坪店对瓷砖品类的升级改造,大品牌开大店的模式完善产品线,商家和消费者双双有益。
改造升级者如美每家家居建材广场、聚信·名家汇、升伟建材家具广场。美每家名品家具直销MALL本月初开业,增加了这个大卖场的竞争砝码。后两者均位于主城传统的建材商圈,依托商圈优势完善自身。
也不乏将消费者的生活追求、产品风格和社会公益加入到品牌营销中,用更丰富的内涵填充品牌传达的家居理念,以此获得更高认同感,如聚信美家居世纪城“家居与梦想”文化周、香港家具周、英伦家居秀等主题活动。专业型卖场如灯巢、青田家私、灯玛特等,则强化自身在家居专业化经营上的竞争优势。
其它诸如对商家和消费者双方的服务质量、企业文化等内在要素,被每个卖场视为必须的提升。
增强综合实力迎战未来
所有的积极举措都围绕一个目标:进一步增强自身综合实力。
在市场环境较好的阶段,消费需求旺盛,卖场被消费推着前进;而在消费缩量之时,则要求卖场主动前进。表面看来,在买方市场的局面下,为争取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卖场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层面,但探究其背后,“是对入驻卖场品牌和产品品质、卖场的品牌整合能力、商家谈判能力、资金实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甚至活动现场控制能力等很多方面的综合性考验。”在采访中,市内几大卖场认为相对疲软的市场看似竞争压力更大,但是对综合实力最有用的“考试”,能够及时发现“短板”,并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
事实上,很多卖场早就认识到,综合实力是卖场间未来竞争的绝对方向。因此,一直坚持无论市场环境的好坏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综合实力的原则,因而能在市场的变幻莫测中游刃有余。
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卖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则能以更好地状态迎接下一轮市场旺季.
(责任编辑: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