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走了,生活还得继续,无依无靠的王宗庭愁得半夜里嚎啕大哭:开始几个侄子轮流照顾他,然而年轻人要外出打工,在家里呆不长,指望不上;哥嫂年纪大了不说,身体也不壮实,自己照顾自己都难得周全,更不要说照料一个生活难自理的病人。这时,姜宝凤、刘恒香、杜天举等几位乡邻自发地走进王宗庭的生活,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他至今。
“他确实挺困难,也挺不容易的,病倒以后,无儿无女,也没有老伴,老母亲又不在了,没人照顾他。”刘恒香是个热心人,虽然没有文化却也知道助人在危难之时。今年68岁的刘恒香腿脚麻利,平时赶集买个青菜萝卜,总要送些去王宗庭家里。换季了还不忘给王宗庭买件衣裳。不忙的时候就到王宗庭家里串串门,拉拉家常,看他有无需要帮助的地方。
姜宝凤也是一样。只要不去外地儿子家,她总要到王宗庭这里看看,给他送上袋煎饼,或是帮他炒个菜改善下生活,再不就给王宗庭打扫卫生、洗洗衣服、被褥。在她的带动下,女儿也经常帮着照料王宗庭。“我穿的秋衣秋裤就是姜宝凤家的闺女给买的。”王宗庭说。
刘恒香和姜宝凤都提到一个名叫杜天举的人,并感叹:“如果有一天王宗庭离开这个世界了,第一个发现他遗体的人,肯定是杜天举。”
靠打工维持生计的杜天举,一次意外夺走了他一只手,事故发生后妻子离他而去,大儿子又不幸溺死在河中。尽管自己仍挣扎在贫困线上,杜天举却非常热心。每天早上他都赶到王宗庭家中,为他打水做饭,给他洗脸,还时常送上一些吃、穿用品,帮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刘恒香、姜宝凤、杜天举他们都是王宗庭的乡邻,虽然没文化,却很清楚,孤苦的王宗庭需要人陪伴,要尽量让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他活得有滋味、有意思。于是,王宗庭住的小屋里每天都有笑声、说话声。
躺着也学会了部分生活自理
王宗庭说,有了大家的帮助,日子过得倒也有几分滋味,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他都会坚强地活下去。
王宗庭的生活很简单,一个煎饼加上一碗水就是一顿饭。煎饼在床头,自己伸手就能拿到,床前固定位置上的暖瓶他也拿得起。他还学会了自己剪发,拿剪刀摸索着剪,时间长了竟也将头发打理得很好。
对王宗庭来说,生活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大小便后如何处理。相邻们想出了在他手边墙上打个洞,通过这个洞丢弃大小便的方法。果然,王宗庭拉屎拉尿都不用再求助别人了。原来靠墙的那个木板处竟有个洞,木板旁边的红色痰盂便是他的尿盆。王宗庭拿开木板,一个四四方方的洞口暴露在记者面前,他拿起尿盆示范着自己如何把尿倒掉。咕噜一声,王宗庭整个身子侧立起来,左手端着尿盆就放到了洞口处,“拴上绳子,就不会担心尿盆掉下去了。”咕咚一声,他的整个身体又躺回床上。“东墙外丢弃的粪便,时间长了,杜天举或是其他乡邻就会清理走。”刘恒香说道。
记者发现,王宗庭的气色不错,如果不是看到他瘫卧在床上,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卧床了半个多世纪的病人。在和记者的交谈中,他一直都面带微笑,看不出任何不快。“我理解大家的心,一定好好活着。”
记者手记:有一种亲情超越了“乡邻”
刚见到王宗庭时记者的情绪陷入低谷,想象着一个75岁的老人,在床上躺了半个多世纪,何其不幸!何其无奈!好几次眼泪差点夺眶而出。然而刘恒香、姜宝凤平淡的讲述以及老人顽强的生命渴求,把记者的心绪拉回到现实中来。“看着他那样,就在眼前,咱能不管吗?”记者不止一次问这些朴实的乡邻这样做好事的原因时,不善言谈的她们反反复复说着这样一句话。她们还说,会一直照顾王宗庭,并且会有更多的人和她们一起照顾他。
村民们都说,王宗庭和病魔搏斗了半个多世纪是一个奇迹,而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相邻照顾王宗庭十多个春秋则更是一个奇迹。村里一位年轻小伙说:“我知道王宗庭,我一出生他就躺在床上,都是邻居一点一滴的照顾,王宗庭才能活到现在。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
“乡邻”,这个对很多都市人来说越来越陌生的字眼,被一群农民演绎得如此温馨感人。或者说,刘恒香、姜宝凤她们的善心远远超越了“乡邻”的范畴。它包含一种人人都能为之感动的朴素价值观,让我们期许它能生长于我们中间。
记者 林伟伟 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