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一角
简易的生产设备
民警正在清理包装袋
大众网临沂4月18日讯 (记者 李龙 实习生 尹丹 通讯员 张合成 王海峰 )春耕备播时节,蒙阴警方在农资打假行动中成功端掉一化肥制假窝点。没想到一个小作坊,在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内竟然能加工出22吨假化肥。
小窝点正在加工名牌化肥
近一段时间,有群众向警方举报称,在蒙阴某乡镇有一假化肥生产窝点,在这里能使一些含量不达标的化肥摇身一变,成为市场上热销的品牌,并且很快流入外地市场。
这是一家小型化肥生产企业,厂房周边是民房,而且依山而建,业主王某将以前单位搬迁后遗留的房舍进行简单改造,作为生产车间和仓库使用,若不是院内停放着大型货车,很难让人相信这里竟是一个化肥生产厂家。
4月15日晚,警方经过多日暗访,基本确定了该窝点的具体位置,以及违法人员的制假流程和作息规律,并于当晚决定采取行动一举将该窝点端掉。4月16日凌晨,民警冲进车间,只见有4名工人正在劳作,按照分工他们有的负责装袋,有的负责称重,有的负责封口,还有的负责运输。民警当即责任他们停止生产接受审查。在对车间的检查中,民警发现这里有一台分装机,和几台简易电动封口机,几十吨半成品化肥堆积在仓库的角落,包装好的假冒名牌成品化肥不规则的堆积在车间空闲区域。在另一间车间,一套生产有机肥的生产设备闲置在那里,上面布满了灰尘。
100吨名牌化肥急待加工
在车间的一个角落,民警发现了大量名牌的化肥包装袋,这些包装袋大多成捆的存放,有的还未解封。据现场的生产负责人交代,厂里接到了一个大订单,有位外地客户需要100吨某品牌的化肥,这些包装袋均为客户提供,为了按期交货,厂里正在组织人员昼夜加班生产。
该生产负责人还交代,与正规企业相比这里充其量也就是个小作坊,虽然以前也生产过有机肥,但是市场销路不好,厂子面临倒闭。为了寻求出路,厂方看到了假冒注册商标这一商机。这里产出的所谓名牌化肥,实际上是普通化肥,只不过是包装不同罢了。由于,不能生产颗粒化肥,他们就从外地化肥企业购进一些普通散装化肥,然后在这里用名牌包装袋进行分装,经过这道所谓的二次加工,普通化肥就成了知名品牌。由于,生产成本较低,这些化肥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而且,这一类化肥虽然标号含量稍低,但是肥效还是有的,在偏远山区销路很好。客户为了催要这批货,已经预先给厂方定金10000元。
5个小时生产“品牌”化肥22吨
该案中的主要违法行为人有两人。王某是蒙阴本地人,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常年经营果品生意,近几年才涉足化肥行业。岳某虽是临沂人,但受聘于这家企业,是生产负责人。两人自去年相识,合伙经营这家企业。起初是生产有机肥,但后来产品没打开市场企业陷入困境,岳某凭借多年经营化肥产销的经验,想起了假冒注册商标办法。于是,他们在寻找货源的同时,四处招揽生意,寻求合作伙伴。
4月初,一位外地化肥经销商带着1000条某品牌化肥的包装袋主动找到他们,要求廉价灌
装一批烟台某地生产的品牌化肥,而且给出的利润空间很大。4月15日,两人从外地购进一批普通散装化肥连夜开始加班生产,他们只是将散装化肥装进包装袋,测好计量后进行封口,一袋名牌化肥就这样加工而成。从开到警方介入,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就生产这种“品牌”化肥22吨。
假冒注册商标触犯法律
据办案民警李祥平介绍,上述两人的行为属于假冒注册商标系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是该局“护农行动”打击的重点。而且,根据两人生产的数量和价值,其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4月16日中午,民警依法将王某和岳母刑事拘留。按照相关规定,所有涉案物品和生产设备已被警方扣押,相关品样也移送有关部门鉴定。(yd)
(责任编辑:韩筱)